尊敬而依恋的公路勘察设计者:
你们好!
七年了,我一直都很想写信给你们,说说我的想法,也让你们知道我的感受。我们就像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紧紧纠结在一起,却身处不同的方向。人说:“七年之痒”,是说历经七年婚姻以后,心理上微妙的变化。而我这七年,在你们卓越设计的底蕴上运行,姑且称之为“七年之爽”吧!
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长城沿线风沙区修高速公路,过去祖宗八辈都没想过。我的前辈曾经有一条“柴草路”,是过去的国道210上陕西通往内蒙的一条用柴和草铺垫在沙上的路,车行其上,黄沙飞扬,颠簸不平,还隔一段时间就被无情的流沙掩埋。“三十里明沙四十里水,五十里的路上妹妹来看你”,这首榆林、靖边一带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歌,道出了情人们相见行路的艰难。
沙漠,无疑是人类生存的天敌之一。中国又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之一。广袤千里的沙漠,呈弧形带绵亘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土地上,面积有71万多平方公里。监测与研究土地荒漠化的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速度痛心疾首:50-70年代,土地荒漠化速度为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每年增加2100平方公里;目前已扩展为每年增加2460平方公里,且有6000万亩农田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若将其与沙漠、戈壁合并计算,已达到153.3万平方公里,几近国土面积的16%。
我知道,在陕北的榆林至靖边修一条长115.92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60公里要从流动、半流动的沙丘中穿越,确实很难。这里明沙弥漫,无树少草,生态极为脆弱。加之风期长、风力大,凛冽的西北风卷起沙粒,瞬间就可以刮平几座沙丘,填平几个沙谷。公路饱受沙害之苦,风蚀和沙埋曾经令无数筑路人扼腕叹息。
逶迤穿行于榆林至靖边的沙漠高速公路,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项目可行性研究。贯穿其中的科技、生态、人本要求,像时时索命的三大“紧箍咒”,给设计人员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沙漠地区筑路材料奇缺,不得不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施工没有现成规范标准,沙子也没有一点黏合性;沙区气候变化大,长期干旱少雨,冬季长,每年有效施工期不足半年;而解决风蚀和沙埋公路的问题,比任何建设难题都令人头痛。我曾经设想过:路修好了,时不时被强劲的风沙掩埋,到处阻车,还叫什么高速公路?
你们这些卓越的设计者们是从调查研究和徒步踏勘起步的。有了认识才有灵感,有了灵感才有了构筑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的专注和修炼。20多名设计人员扭住“治沙筑路”的牛鼻子,上百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两年辛勤工作,十次北上南下,踏沙越壑,试验认证,借鉴吸收,追求创新,结合沙漠地域独有地质地貌,千方百计致力于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和谐美观,生态防沙。7年了,说起来我可以如数家珍:视觉上较同宽公路开阔许多的开口式断面运用,受到专家和司乘人员的广泛好评;长达60多公里,最大宽度达11米的中央隔离带,参照了美国沙漠高速的做法,卓然大气,既节省了两道防撞护栏,且极大改善了夜行车视况;矮堤式路堑设计,使防风固沙从理念演化为实效;自主创新的风积沙填筑路基、石灰土封层和黏土包边技术规范,“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改写了我国沙漠路的压实理论,直接应用于随后修筑的多条沙漠公路。而回过头来再看看工程总造价,至今仍是陕西建设成本最低的一条高速路。
最令人击节咏叹的,是别处沙进人退,这里路进沙退。你们这些设计者们治沙双管齐下,硬是以公路本体防护与遏制路基两侧流沙的“双刃剑”,让狂暴的流沙无还手之力。设计师在迎风侧、背风侧科学设置保护带、防风固沙带、平整带及中央分隔带,“四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降低风速,削弱了风沙流运动轨迹;紧密林带与稀疏林带的科学营造,改变了风力方向,降低了沙流速度;路堑坡脚积沙平台,边坡黏土包边,人工沙障、三维植被固土网垫防护等设计,在建设者手中,创造性的成为现实。加之建设过程中,人工绿化、飞播造林10万余亩,栽种乔木60多万株,栽种抗旱易生灌木花草2800多万丛,成活率竟奇迹般地达到90%以上。“车从沙漠过,人在绿中行”,在我们这里不是臆想和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恢宏延伸于毛乌素沙漠的我,是榆林这个中国的“科威特”第一条高速公路,西连世界级特大整装气田,东接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东胜煤田,荣幸地成为建设榆林生态农业区和油、煤、气、盐资源开发的重要通衢。
恣意挥洒于毛乌素沙漠的我,使榆林靖边两地行车里程缩短66公里,行车时间减少3-4小时,年平均社会效益3.6亿元。
生态环保于毛乌素沙漠的我,奇迹般没有一次被沙埋掉,甚至局部路段也没有。上几辈子人出门,沙打在脸上,沙刮进嘴里,弄得满头满身都是沙子而苦不堪言的情景,在这里恍如隔世。
我常想,从无到有,是一种突破,从“零“到”“一“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的后面,是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智慧和辛劳。我还很想告诉你们,在路上,车流是一种景致。7年来,1000多万辆车行驶了这条路,收取通行费已达以亿为单位的两位数。这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强省建设的贡献多大呀!
有人把路比作碑、比作虹。我觉得它更像你们设计的一件艺术品。暮夏初秋之时的沙漠高速,蓝的天、白的云、黄的沙、黑的路、绿的草,真像凡・高笔下浓油重彩的画。晚霞来临了,金色弥漫恣肆起来,路,真的很美。美的令人瞠目、令人赞叹、令人咋舌……
83岁的台湾星云法师在其写给世人的108条禅语中,有一条这样说:“一个居心宽厚的人,眼睛所见,条条都是大道;足迹所到,处处都能无所障碍。”这多像在说你们这些沙漠高速的设计师们。
记得我是2003年8月22日建成通车的。七年了,我真的一直觉得很“爽”。而你们一直在没有路的路上为测设更多更好的路而忙着。抽空来一趟陕北,来一趟毛乌素吧,看一看“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现在的活法,我们也会一会,好么?
即颂秋安!
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
―― 榆靖高速公路
2010年8月22日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