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期 第90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09-0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运政执法社会认可度之我见
新闻作者:文 / 乔艳芳
    长期以来,道路运输管理事业是不受社会关注和认可的,全国的劳动模范没有运管人员,“感动人物”没有运管人员。相反,政风、行风测评方面少不了运管人员乱罚款、乱收费、乱挡车的描述,报纸、电视上不经意间会见到某县的运管人员如何放松市场监管,让“黑车”大行其道。运管人员真的什么也没做吗?殊不知,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客运、货运、维修业、驾驶员培训、洗车、装潢等汽车服务业都离不开他们的监管。他们没有责任心吗?“非典一线”是他们一天24小时驻扎在路上,抗洪抢险,是他们背起沙袋,腰上绑着绳子,站在县域的河堤中。地震时,他们组织运输车辆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同时捐上钱物。新农村建设,他们不怕日晒土扬,帮助农民告别土窑洞。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树立运管人员良好的执法形象从而提高社会对运政执法的认可度?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严把进人关。运管人员录用参考公务员招考办法,由基层运管所申报需求人才情况,然后拟定相关条件统一招考,这样就从源头上保证了人员素质,不会出现某地的运管所一年就进了20多人,有些人员连字都不会写就开始上路执法的情况。同时避免了人员膨胀人浮于事或者人员不够用的状况。
    严把培训关。制定一整套的培训计划,从内容、目标上细化,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从基层运管所领导到股队长到一般执法人员分层次、分岗位从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执法程序、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和轮训,每次培训完,通过考试竞赛等使得人人过其岗、精其责,这样才不致出现盲目的工作,才能达到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
    严把设备关。在工作设施条件上、车辆上、服装上达到统一。各地基层运管所在工作基础设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就说管理运输市时需要的取证设备,这是执法时最基本的,没有确凿的现场证据,“黑车”违规车辆一般是不承认的,造成了“黑车”难以取缔。我们要建立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的运政执法队伍,我觉得我们要统一配备执法设备、执法车辆、运政服装,真正树立运管形象,提高工作效率。
    严把处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所规定的罚款额度都比较高,运政执法人员的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也相应地增大,运政执法人员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量体裁衣”,做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人性化相结合,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正确行使好自由裁量权。切忌像自由菜场一样和违法经营人员对罚款额度进行讨价不价,尤其是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意气用事罚态度款,同样情节的违法行为不同的处罚,对违法行为人造成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伤害,同时这也会严重损害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公正性。
    严把程序关。首先严把程序审核关,加强对行政处罚案件的违章证据的收集、违章行为的认定、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文书制作内容的审查,把好调查取证、送达告知、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整理每一环节,坚持“四不罚”原则,即:“违法事实不清不处罚,违法行为轻微不处罚,调查取证不足不处罚,法律依据不足不处罚;其次是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要注意违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的告知及陈述、申辩内容的记载,注意送达回证的签收保存,即使是简易程序同样也应该留下当事人接受处理的记载,这些文字资料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作为处罚裁量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备将来发生行政诉讼或复议举证用;再者是推行重大事项合议制,对较大数额的行政处罚要坚持集体讨论研究,严把案件的文书质量关、案件的定性关,做到立案有据,取证规范,处罚公正,防止因执法程序错误,导致行政诉讼中运政机关处于被动的局面。
    严把监督关。建立完整的执法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实行“责任过错”追究,把责任机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具体的每一个执法岗位、落实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使每一个参加执法的人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通过内外监督、评价结合,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自觉性、主动性,促使运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及时纠正执法活动中的不良现象。
    严把服务关。逐步真正实现寓服务于管理当中,变管理于服务,不断简化办事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执法时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语言文明,举止得体,避免“生噌冷倔”的现象出现,实现我为企业、车主、群众服好务,企业、车主为社会服好务的和谐局面。(作者系旬邑县运管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