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期 第90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09-1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潼西改扩建:螃蟹的滋味
新闻作者:文 / 郭少言
    第一次新老路拼接
    第一个边通车边施工
    一次性施工线路最长
    分流可选线路最少
    半成品截重负荷最大
    改扩建工期最短
    ……
 
    国家高速公路连霍大动脉潼关至西安段延绵170余公里,陕西人历时十多年先后建成,1990年建成西临段,1996年建成临渭段,1999年建成渭潼段。从此,这条八百里秦川大通衢再也没有停止过繁忙的运输。十年运营,不断膨胀的交通量使这条老路不堪重负。“四车道改八车道”不仅是潼西路的福音,也是让连霍线更畅通、国家路网更健康的大好事。然而,陕西人没有干过改扩建的活儿,可以参照的沪宁线、沈大线、郑洛线的改扩建情况也完全不同。潼西改扩建工程使高速集团一干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新老路拼接存在工后沉降应力不均的硬伤,为此,高速集团找了无数拨专家前来论证,也讨论了数不清的方案。参与过沪宁改扩建的江苏交科院专家指出,沪宁线改扩建中早早分流了大车,只让小车通行,花了一年时间处理老路病害,又花一年时间处理新修的路基,再花两年做新老路拼接,这两年路基沉降也基本到位。因此,专家的意见是改扩建工程最少要四年。从2008年底施工单位进场到今年完工,站在技术的立场看,许多人对潼西不到两年的施工时间提出质疑。
    然而,除过面对理论上的难题,从西潼管理处到高速集团、省交通运输厅,直到省委省政府,每天实实在在面对的是37000辆庞大的车流蜗牛般行驶在这条单幅通行的高速路上,任何一个小事故,马上就会造成大面积拥堵,司乘人员怨声载道,社会反响强烈,关注度与日俱增。西宝改扩建尚有南线、北线可以分流交通,潼西只有310国道可分流,况且西去车流本不如东来车流密集。为了保证新老路拼接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今年3月6日至6月28日封闭了西安至潼关方向南半幅的交通,唯一的分流线路310国道被大、小车辆挤满,整整堵了三个月的车,快把渭南市堵疯了。为了不影响国家经济运转大局,从河南入陕车辆从始到终没有中断过。然而,跨省堵车事件仍屡有发生,今夏水毁,原走商界线的车辆又都涌上了连霍线,河南方面反响强烈,甚至数次惊动中央媒体。
    在这样的压力下,潼西只能选择“加快”,这是站在讲政治、讲全局立场上的决策。地方上的工作人员这样形容干高速路的:“你们怎么都跟吃了药一样,跟疯了似的,啥时候都不休息?”他们的脑子里只有几号,没有周末、周日,常常是电话打给地方工作人员后,才反应过来人家还正休假呢。在华阴段,需要征用3亩地“军产”,管理处一位同志在团长门口站了三天,终于见上面。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人口、村镇、单位密集,难度极大的征迁工作强力推进,于去年4月完成。目前,中面层已经铺完,9月底将完成所有路面摊铺。
    为了确保交通畅行,在施工过程中,南北幅交通流倒来倒去,刚刚做好的半成品马上开放迎接37000辆车流的重负。一条新建的高速路通常是慢慢承受交通量的增长,而刚刚拼接好、尚未完善的路面结构能否立即承受住如此大的重载交通量,这让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三段路情况不同,处理方案也五花八门,根据铣刨后弯沉的可靠度,基本把老路的上、中面层重铺,有的保留到基层,有的只保留路基了。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陕西第一条高速西临路,基层由二灰土底基层和二灰碎石基层构成,加上沥青面层也只有53厘米,老路基层及沥青面层大部分挖掉重做了,与83厘米厚新路的路面结构层错台拼接。渭潼段处于渭河、黄河的漫滩地区,地基湿软,塌陷病害较多,处理起来相当麻烦,有的路段老路已被全部挖掉重做。
    在保畅与施工的矛盾夹缝中,参与项目建设的每个人眉头都没有舒展过,潼西这盘“螃蟹”让交通人尝尽了酸甜苦辣。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