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至蒲城高速公路即将在今年年内建成通车,全长4377米的控制性工程渭河特大桥于7月合龙,路面工程进入上面层施工阶段,全线到处洋溢着通车决战的必胜信心。
渭蒲节奏 没日没夜
渭蒲项目管理处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机制,节假日不休息,常年连续奋战。管理人员每天白天下工地,晚上回来解决白天遇到的问题,开会常常到深夜,从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质量科刘劲松说:“刚到渭蒲项目的时候,很长时间适应不了这种工作节奏。后来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闲下来反而受不了”。我想这就是新一轮加快建设中的渭蒲节奏。
办公室赵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渭蒲项目一年多,今年春节到五一节两个多月一直没有回家休假。有一次,好不容易安排他回西安休假,可是他看到管理处处长高世君辛劳的身影,想到高处长开工以来基本没有回过家,家里也有妻儿老小,可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晚上工作到12点以后,才过了一年,高处长明显的憔悴了很多,疲惫了很多,晒黑了很多,长出了许多白发,管理处还有许多人都很长时间没回家休过假。赵炜感到自己这样回家就像一个逃兵,悄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默默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赵炜说:渭蒲项目给了我最好的锻炼机会,我一定要坚持。
今年春节,管理处和施工单位都坚守一线。大年三十,高世君处长和其他管理人员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位于蒲城的管理处,在管理处食堂,围坐在四张圆桌旁,一起过除夕夜。简单地吃过年夜饭之后,高处长立即前往施工单位慰问一线人员。高处长说:“管理处领导要是都回家过年去了,施工单位谁还愿意坚守工地?所以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科学统筹 加大投入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有着20多年工程管理经验的高世君深刻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充足的材料储备是实施大规模施工的前提。因此,他未雨绸缪,深入研究周边材料市场,作出了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在冬季储备完成路面施工所需全部石料90%以上的决定。管理处制定了严格材料储备考核奖罚措施,十天一次考核,完成储备计划90%以上的施工单位,每方石料奖励3元钱,完成100%以上的,每方奖励5元,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处罚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加快材料储备,只要按计划完成任务,罚款还会返还施工单位。
对于这项决定,路面2标中铁四局项目副经理杨志勇开始有些不理解,心想业主管得有些宽,怎么储备材料施工单位自己会安排,只要完成施工任务就行了。刚开始,路面2标被处罚过好几次,总共罚了几十万。
但是,今年新春伊始,杨志勇很快就改变了这种看法,他对管理处提前完成备料的决定,打心眼里感到佩服。今年开春,蒲城全县实行非煤矿矿山专项治理行动,石料产量大幅下降,加之周边几个重点工程对材料的需求量明显增大,石料供应十分紧张,不少项目因石料供应不足而影响进度。渭蒲项目早已完成全部石料储备,大规模施工不受影响。
杨志勇感慨地说:这就是管理处高明的地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统筹安排得非常好,还充分考虑到了施工单位的难处,给了施工单位材料预付款,给了我们最充足、最有力的支持。
为了从源头保证材料质量,管理处还经常到石料厂调研。2009年11月11日,质量科科长卢亚臣和刘劲松前往华县石料厂调研,当时正是材料储备的高峰期,行车途中突然下起大雪,就是去年那场最大的暴雪。山路湿滑,前进艰难。他们依然冒雪前往,不慎车辆打滑,跌入四五米深的沟里。两人当场严重受伤,他们急匆匆在附近医院做了简单的伤口包扎处理,一心只想肩负的使命,又不顾伤痛,马不停蹄地赶往华县石料厂办事。
由于伤势处理不彻底,卢亚臣落下了病根,导致受伤的半边脸神经麻痹,嘴扭到一边,依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没时间治疗。
像这样忘我奋战的事迹在渭蒲项目很常见。管理处质量科田志龙患有胆结石,从进医院动手术到出院正常上班前后只用7天时间,伤病没有痊愈,非常虚弱,吃不了饭,天天只能勉强喝点稀饭,咬着牙坚持工作。
这种精神感染着施工单位,路面2标项目经理程瑞工作太累,得了痛风,照样坚守工地,寸步不离,没机会检查治疗。效仿管理处的办法,春节和暑假,路面2标也把职工家属和子女从合肥接到工地,免除了职工的思乡之情,一门心思安心工作。
去年冬天短短两个月,路面1标完成材料储备100%,路面2标完成90%多。施工单位还加大设备投入,路面1标中交二公局项目经理张太忠介绍,路面1标投入设备数量多、品种全、性能先进,平均超过投标承诺的两倍。巨大的投入和精心的组织,使路面工程进展迅猛,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80%以上,进入到上面层铺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