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我借上海开会之际,用了两天时间走马观花地游逛了上海世博园。
从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到今天,百年来,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凝聚着全世界更多的智慧与期盼。
上海世博会,中国举全国之力,上海举全市之力。
上海在地皮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把上海市繁华的黄金地段位于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及卢浦大桥以西区域,沿黄浦江两岸南北划分为整个世博园区。占地5.28平方公里,浦东3.93平方公里,浦西1.35平方公里。全世界的国家、地区和组织共设有246个展馆。浦东主要分布的是国家馆,如:亚洲国家馆、非洲联合馆、澳洲国家馆、欧美国家馆和中国馆等等,还有五个主题馆的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等等。浦西分布的是企业管、科技馆或叫专业馆,如:五个主题馆的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国家电网馆,世博会博物馆,太空家园馆,日本产业馆、信息通讯馆等等。
游客一般最感兴趣、最想逛的是浦东的国家馆。
160元的门票,不出园可以参观、游览一天。我们第一天当然也不例外首先参观国家馆。第一天,没有经验,穿着长裤,背着挎包,拿着相机,疾步直奔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展馆,到处找日本馆、德国馆、英国馆……什么英国馆、日本馆、德国馆、沙特馆,还有韩国馆、台湾馆、香港馆统统都要顶着大太阳,排长队,短则要排一两个小时,中则要排三五个小时,长则要排七八个小时。结果,什么展馆也没进去。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我们只能立马改变方略。
世博园不让带水、饮料进园,只能带上水杯,喝园内专供可饮的凉水或买高价瓶装水。喝着凉水,擦拭汗水,不敢歇憩,只有继续前行了。游客们都怎么了?都是“嫌贫爱富”?富国馆前都是顶着大太阳,排长龙的人群,穷国馆前却游人寥寥。我们也只有反其道而行之,“逛贫避富”了。我一连串游逛了什么菲律宾馆、约旦馆、马来西亚馆、尼泊尔馆、越南馆、老挝馆、巴基斯坦馆、文莱馆等等亚洲国家馆、非洲联合馆,以及阿根廷馆、巴西馆、智利馆等南美洲国家馆。当然,我也时不时“贫不忘富,见缝插针”,还游逛了新西兰馆、澳大利亚馆、奥地利馆、挪威馆、加拿大馆、捷克馆、荷兰馆和美国馆等澳洲、欧美洲发达国家馆。
大上海多年没来,的确变得更美丽、更繁华、更现代、更时尚了。到处繁花似锦,到处歌舞升平,到处灯红酒绿。尤其是夜上海,黄浦江两岸高楼林立,火树银花,霓虹闪烁,亮如白昼,一派国际大都市的华贵景象。但是一遭遇上海闷热、潮湿的天气,这一切就使游人兴致打了折扣。
第二天,我就有经验了。换上短裤,穿着凉鞋、汗衫,带着墨镜和太阳帽,拿着擦汗的毛巾和纸扇,一身轻装上路了。这次我就不像头一天,跟撵贼一样一路小跑,而是悠哉悠哉,想逛哪就逛哪,专拣有特色、风格怪异的逛。据说世博园内有“十大浪漫世博景观馆”。我就慢慢地找。什么迷人的萨纳河畔――法国馆,巧克力工厂――比利时馆,音乐广场的鱼疗――新加坡馆,梦幻多瑙河――奥地利馆等浪漫景观馆,我有幸都光顾了,可什么浪漫也没感觉到。我恍然大悟:不要迷恋什么宣传材料和什么世博攻略,那只是传说,只有实际感受才是真实的。
其实浦西的许多专业馆还是很值得看的。
逛世博会当然要看世博会博物馆,它的设计惊艳而别致,内部搭建用晶莹剔透、五彩炫目的“宝石”勾勒出英国水晶宫、法国埃菲尔铁塔等15座历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使我一个普通游客无需走遍全球,即可在上海感受这150多年世博发展的历史。看城市足迹馆,通过“城市起源”、“城市发展”、“城市智慧”三个展厅,展示世界城市从古巴比伦、古埃及和中国古代城池等走向现代文明的历程和变迁。看国家电力网馆,在这4分多钟里,整个“魔盒”仿佛在旋转一般,我获得一种如同在冲浪时进入卷起的浪花中般的奥妙感受,自己仿佛也是整个宇宙能量的一部分。日本产业馆荟萃众多日本国内独具特色的企业,通过展示他们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再利用、空间感、脉动感”的环保理念,生动地诠释当今日本的新型价值观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畅想和展望。成为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一个亮点。
走出世博园,我掐着指头一算,我稀里糊涂已逛了30多个展馆了。但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最宏大、最气派的中国国家馆,由于据说一要预约,二要永久保留,所以没有去凑热闹参观。
国家馆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新西兰馆和美国馆。新西兰馆的设计是走廊式的。游人似排队非排队、不知不觉地在走动中融入到神话的新西兰神秘花园,优美缥渺的原声音乐,串起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梦幻世界: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自然之城。美国人更精明、更狡猾。走进美国馆,一个美丽的美国女子用流利的汉语头一句话就是:
“欢迎您来到美国馆。我先给大家出一道速答题,答对了,接着参观,答错了拜拜。”
“请问什么马不能骑?”
“奥巴马不能骑。”观众异口同声地回答。
美国人的幽默感染和吸引了游客。接着这位美丽的美国小姐引领游客观看了三个很有意思的片子:第一个是美国欢迎您。第二个宣扬开放、多元、自由和合作的美国精神以及在美华裔和华人的成就和成长展示。美国人很会讨好和忽悠中外观众,美国人到处发动侵略战争,处处和中国作对,片子却大肆宣扬美国人多么自由和尊重别人和别国自由,尊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和中国和其他国家多么友好合作。第三个片子《城市花园》却深深把我感动了。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看到了一片废弃的空地,想象着要建一个繁茂的花园城市的故事。她的激情、纯真和决心启发和感动了她的邻居们,在共同的乐观、创新和合作精神的指引下,使曾经破败和灰暗的城市呈现出梦幻般的美好景象。影片的最精彩之处在于,故事中没有任何语言对白,都是通过图像、音乐和音效来表达,不需要翻译,无论他们的母语是什么语言,每个观众都能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
可是,游览有些亚洲国家馆和非洲联合馆,就令我大失所望。展馆除了一些图片和模型等外,就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庙会,闹哄哄,乱糟糟,馆内兜售什么围巾、手镯、雕塑等粗糙的工艺品和所谓土特产,而且价格昂贵,宰人没商量。我真不知道这种展馆和世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丽”有什么关系?设这样的展馆,要让游人看什么?
世博园旧称“万国博览会”,两天的游逛,真有万种风情,令人难忘。我最难忘的感受是八个字:排队、劳瘁、昂贵、无悔。游逛世博是进园排队,进馆排队,乘车轮渡排队,吃饭排队,购物排队,上厕所排队。当然,坐轮椅的残疾人,可走绿色通道不排队。初秋的上海,天气依然闷热、潮湿,两天来,马不停蹄地走,体力消耗很大,每天一身臭汗,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体力,看来参观世博是个累人劳瘁的活儿。世博园里的小商品、纪念品和各种饮食齐全,服务也挺好,但东西贵的怕人,一瓶水10元,馄饨一碗23元,炒面一份30多元,“大娘水饺”一份40元,还有比这更贵的。你饿了,只能挨宰,因为你走进了“高价王国”。有人说:“世博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
我说:世博不看后悔,看了就不后悔。因为我游逛了世博,我知道了世博,我感受了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