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蒲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作为陕西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是“2367”高速公路网渭南至黄龙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速公路连霍线和京昆线的重要连接线。该项目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南市境内,起于华县赤水镇,与连霍高速相连,穿越华县、临渭、蒲城三县(区),跨越西禹高速,止于蒲城县东转弯村,设互通立交与106省道相连,全长53.392公里,总投资36.788亿元。项目总工期不到1年零4个月,属目前陕西省内工期最短的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4月19举行开工典礼,2009年7月正式开工,计划于年内建成通车。
倒排工期保进度
在施工管理中,渭蒲管理处根据目前的工程进度,对剩余工程做了精细安排,按照“宁提前勿推后”的原则,倒排工期,关死后门,集中力量完成剩余工程。将各项工程任务分解到天,通过抓日进度,卡周进度,保月进度,管理处按照专业划分,成立了桥梁、路面、交通、机电、土地申报等9个专业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要求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汇报当天进展,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部署第二天工作,保证每项计划都落到实处。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处按照《渭蒲高速公路大干200天劳动竞赛办法》,实行专项考核,重奖重罚,采取“每天一检查,五天一小结,半月一考核”的办法,对施工、监理单位严格考核。同时将任务同信誉评价挂钩,对于连续三次不能完成计划任务的,管理处将建议列入“黑名单”。另外,对控制性的关键工程按工序进行细化分解,开展专项节点考核,全面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针对后期各个施工单位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管理处专门成立了资金保障组,对支付报表实行三级联合会审,缩短计量周期。同时管理处、总监办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各施工、监理单位集中处理设计变更,加快审批。针对个别施工单位资金紧张的状况,管理处及时约见法人单位,要求加大对项目的投入,注入资金,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确保了后续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精细施工保质量
管理处按照省高速集团精细化管理规范要求,不断细化质量管理制度,全面增强质量管理力度和深度。在进入路面施工前期,管理处还制定了《路面施工指导意见书》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同时管理处还邀请路面、桥梁试验和施工专家驻地现场指导巡查,使全线质量创建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处不断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严格把关。在质量管理中,完善质量责任人制度,对质量责任卡进一步完善,按照剩余工程,各级单位明确质量责任人,签订责任卡,加强质量责任追究力度,谁负责的工程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下硬手,决不姑息,全面夯实了质量责任。为了保证总体质量不出问题,管理处突出重点,加强监控,在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以提高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为重点,严格控制空隙率,加强沥青砼配合比、摊铺、碾压各个过程的控制,合理配置机械,控制摊铺速度,确保连续、均匀的摊铺,避免停机待料现象。特别注重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指标,确保透层、粘层、封层的施工质量,保证层间有效结合。对桥面护栏施工使用整体模板,防止漏浆,顶面标高严格控制,确保顶面线形平整顺畅,桥面浮浆彻底清理。
针对近期雨水较多的现状,不断优化排水、标志工程,保证工程安全舒适。管理处及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原设计排水方案现场进行优化,逐段排查,提出切实可行方案。全线共计增加蒸发池15个,防护工程6000余立方米,切实解决通道、涵洞积水以及边坡冲刷问题,保证路基边坡稳定。同时管理处及时对沿线标志牌进行优化,邀请有关专家以及专业司机对原设计标志提出修改意见,对个别影响视线、标志不明的标志牌进行调整,以保证行车更加舒适安全。与此同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管理处还适时组织各施工、监理单位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聘请有关专家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讲解,特别是路面中上面层,管理处多次召开咨询会,调整配合比,开展施工评审,保证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安全管理保生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处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突出抓好重点单位的专项整治,建立了隐患排查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坚持管理处每月一次全线排查,监理办每周检查,施工单位天天自查。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控制,特别是对渭河特大桥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并进行撤离演练,与上游水文站建立汛情联动机制,杜绝了汛期人员和财产损失。自开工以来,渭蒲高速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平稳,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环境保障促工期
渭蒲高速沿线村镇密集征迁量大,管网线路迁移量大,征地拆迁难度更大,平均300米内就会有一个构造物,征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管理处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紧紧依靠沿线各级政府,组织市县指挥部、勘界放线、设计和施工单位沿线排查,对设计优化后的跨线桥接线、蒸发池、改路等补征地逐标段完善手续,使征迁工作基本顺利结束。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生产路、灌溉渠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对个别通道积水问题从技术和协调两方面着手,积极化解矛盾,争取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由专人负责督促协调铁路部门和国土部门,抓紧两处铁路交叉施工和土地申报的各项许可手续。目前,跨铁路桥梁板架设已经完成,为实现年内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