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08年7月,李辉安在华龙道班从事高山养路,这里是巴山主峰华龙山,海拔2917米,多雨、多雪、多雾,气候恶劣,一年中冰冻期长达5个月,方圆20里没有人烟。省道207线宛若一条长龙缠绕在华龙山上,李辉安在这里养护着2公里路,以路为家,8年来把一腔热血洒在巍峨的华龙山上。
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4年,李辉安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预防性公路养护措施。他认为,要减轻路面病害,应该经常保持水沟畅通,利于排水,这样才不会导致冲毁路基。在道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及时清除水沟中的淤泥石头,他个人先后花了800元,购买了2辆人力架子车,专门用做清理水沟。为了保持一个整洁的路容路貌,他经常是一把铁铲、一把扫帚、一把镐锄随身带,哪儿有零星落石头弯下腰就捡,哪儿路面脏了顺手就扫,哪儿路肩草长高了立马就铲。李辉安说:“路搞光了,看着就舒服,就像人要经常洗脸、刮胡子才好看,才有精神。”李辉安养路从来不分上下班、双休日,有空就上路做活,经常起早摸黑,夏秋季上路作业常常十多个小时。他有一个好习惯,塌方清除不完不下班。有一次,眼看快要清理结束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披着雨衣抢除,由于雨衣渗水,衣服一会就湿透了,泥巴溅了他一身。恰逢安康公路管理局领导经过现场,给他封了个“泥人李”的美名。在冬季,华龙山多雪多冰,长时间不化,为了保障过往车辆安全通过,他总结出科学的防滑措施,在坡陡急弯处,他先用铁铲铲除积雪后,再撒防滑沙,这样便增加了防滑效果。李辉安从华龙山回汉滨区老家也不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他一年只回去三四次,每次只有几天时间,其余时间他都待在道班、用在养路护路上。经常上华龙山采药的村民说:“李辉安干活老老实实不偷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养路工。”
李辉安在养好路的同时,还热心帮助发生故障的车辆和需要救助的行人,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2004年10月的一天,重庆云阳县一对夫妻开着一辆大王牌货车在华龙山拉煤炭,在K181处汽车半轴断了,车子无法行驶,眼看天色已晚,李辉安就招呼夫妻俩吃饭,并腾出自己的床铺让这两口子住宿,在他楼道里将就了一夜。2005年6月,平利县八仙镇一位盲人路过华龙山,恰逢下大雨,这位盲人不小心跌到公路坎下,李辉安听到呼救声,把他背上公路,并把这位盲人带到道班管吃管住,随后挡了一辆熟人的货车把盲人送回八仙镇。李辉安是公路人,却不忘农民的苦楚,每年他都要抽出双休日帮助附近村民做农活,2006年4月底,他为华龙山一位姓谢的70多岁的老汉上山捆绑、搬运蜂筒,下地点种玉米营养钵。华龙山脚下华龙村有500多口人,大部分人都知道养路工李辉安爱“支农”的事迹。
2006年至2007年,李辉安只身一人战斗在华龙山最高峰,面对寒风,忍受孤独,精心地养护着这段高山公路。2008年8月至今,李辉安在距镇坪县城关较近的杉木洞道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工作生活环境比以前好了一点,但是他没有放松自己的工作,仍以老黄牛的干劲和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精神,精心地养护着平镇公路98K至99K、101K至102K两公里油路,并在党员示范岗牌上公开向社会承诺:保持全天候的公路畅通,做好精细化的公路养护,尽力当行业示范标兵。
李辉安像一颗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铺路石,在南江河畔、鸡心岭下闪闪发光,也像一头不知疲倦、辛勤劳作的壮牛不停地在巴山深处、华龙山下耕耘。由于长期在野外从事重体力劳动,李辉安的相貌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许多,但是他无怨无悔,怀揣着一颗挚爱公路的赤诚之心,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2005年3月,李辉安被安康公路管理局评委“优秀道工”,2006年和2009年,李辉安两次被陕西省公路局评委“十佳道工”。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李辉安信心满满地说:“我会保持荣誉,以后争取当省级劳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