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爱情”、“生命”、“苦难”等,看作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其实“爱国”也是文艺创作最神圣的题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国家”这个体制与概念以来,爱国思想,无论任何民族和地区,都变得高于一切。国家、国家,有民才有国,有国才有家。看看那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汉语词汇,国、家、民从来一体:“民富国强”、“国泰民安”、“保家卫国”,“民为国本”、“国仇家恨”、“国破家亡”……在人民当家、人民民主、以人为本的伟大国家,热爱祖国这个大家,也就是爱小家、爱自己。
每一个民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不同劳动,都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都为养家糊口,难道不也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以爱国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件工作之中的基本情愫。就说我们从事的交通运输业,每天接触的“路”,不也称作“国道”吗?我们每一天接送的旅客,不都是“国民”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确立了举国统一的文字、度量和道路等。那种又称驰道的大路,就是今日的“国道”。我们为了“国道”的畅通、发展而奔忙,为了旅客的安全、舒适而奉献,不就是为整个“国家利益”、“国民幸福”而不息地奋斗么?
我从小唱得最多最响的歌是《国歌》。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昂扬、豪迈、激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百姓,都是千古真理。它唱出了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意识与大无畏的奋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地前进、前进!我从小记忆最深最亮的旗是“国旗”。这面五星红旗,代表着一个十三亿人民、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那时,每天从上学到放学,它总在我眼前闪耀,让“祖国”这个抽象的概念,在一个孩子心中变得形象而美丽。
当共和国度过六十周年生日的时候,看到国家经济实力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日益增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有一天我突然想,自己爱好音乐,应该为祖国谱写一首颂歌。然而要在已有的无数支歌唱祖国的歌曲中,独树一帜,却非常困难。文艺创作,从来要回避他人、独辟蹊径地“创新”,又谈何容易!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周一清晨学校的升国旗仪式。那庄严的场景,嘹亮的国歌,一个个肃然的面孔,一双双晶亮的眼睛,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进入学校,走向人生,不就在象征祖国的国旗映照下天天向上么?记得2008年10月,我到北京参加一个音乐创作笔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到天安门广场观瞻升国旗仪式的夙愿,让我遗憾。但在会议结束后,我还是约朋友专程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以崇敬的心情,仰望高高飘扬的国旗。这时,已不再是童年时代的简单认知。看着红旗漫卷在万里晴空,洒下一片辉煌,五颗星星象征党领导下的工农商学大团结,各族人民一条心,分外璀璨明亮。顿时,激情涌上心头,泪水涌满眼眶……
小学的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仰望国旗的庄严时刻,重回心头,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突然感悟到,由一个人从小到大对于国旗的这种亲身经历与感觉入题,不就把抽象的爱国情怀变得具体、形象了吗?于是,一行行歌词跳到了我的笔下:“小时候站在学校操场/仰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在我心中/是温暖灿烂的阳光/老师说她代表祖国/照耀我们天天向上//长大后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五星紧紧拥抱/凝聚中华崛起的力量/我向红旗默默宣誓/要做建设祖国栋梁。”最后,作为一名交通战线的职工,对于祖国的誓愿,也油然跳出了心窝:“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五星红旗在我心中飘扬/迎着大风大浪/永不迷失方向/红旗融进我的血液/要用生命为她争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修改,写出了歌词,激动之中,一鼓作气,我又把曲谱完了。任何作者总会在创作中挖掘自己的生活与感情积累,竭尽自己的艺术经验,所以没有人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美好的。然而任何艺术创造都会受到种种局限,没有终极的完美与绝顶,何况我只是一个业余文艺创作者呢,更要有自知之明。与诸多歌颂祖国、歌唱国旗的歌曲相比,这首歌还有许多不足与缺憾。但它唱出一个普通国民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面对国旗的感受所体现出对于祖国的深情,却是真实而真诚的。我愿意把它献给祖国进入第二个甲子的日子,献给交通战线上的战友们。
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心中飘扬,伟大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矗立!
(作者系宝运集团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