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期 第93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2-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故乡路
新闻作者:柯长安
    如果说一个人不熟知脚下的路,那么,他就会失去方向的乱奔乱撞,甚至会有掉下悬崖的危险,会有撞得头破血流的可能。我熟悉故乡的路,那是一条曲弯盘旋的羊肠小道,而今却是一条水泥铺就的宽敞大道。
    小时候我每天早晨得早早起床,背着书包沿着门后的羊肠小道去村上小学读书,星期天也得早早起来赶着牛羊顺着羊肠小道进入山坡上放牧。上完了小学后,我每周就从门前的山道上下到沟口前往镇上学校读书,每次都要背上一周所需的木材和干粮,山路崎岖难行,那时我就想要是通了公路有了车该多好呀。1992年村里人聚在一起商议修路大事,大家都举手赞同修通进村公路。说干就干,全村老少可谓是全民皆兵,家家户户关门上锁,全力以赴投入修路阵容,开山劈石,搬移土石方,垒外挡平整路面。搭建工棚,吃住在修路上。那时我不在家,是在守护铁路连看护铁路,我请了假回家参战了修路,妻子怀里揣着女儿也参加了修路行列之中。由于山大沟深,悬崖峭壁多,给修路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虽经3年的艰苦奋战,但还是没有完全修通道路。1994年村里决定先拉通进村高压输电线,解决村民生活用电问题。电线杆子和电线及其拉电所用的器具,都只能从外面运到沟口,然后需人力往山上运送。一根电线杆需20余人,抬的抬,拉的拉,推的推,围在一起,如蚂蚁搬家一样行在崎岖的山道上,一根一根运送到指定位置立起架线。耗尽了村里人的心血和汉水,但没有一人说个“不”字,那种团结一心,拼命的干劲,是缘于都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想看到前面的光明。
    入村公路几经周折,终于修通了。先是打了个毛道,后来铺了沙石,而现在是水泥铺成的路面了,显得平整、坚实、宽阔、充满了生机,富有了活力。记得通车那天,村民自发组织锣鼓唢呐队赶到沟口去迎接市县领导进村剪彩的车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奔走相告,蜂拥于公路两旁,燃放着便炮,列队欢迎进村的车辆。小孩欢呼大人激动的落下了泪水。
    路通了,村里人出门办事买东西坐车往返,也不用肩扛背驮,十分的方便快捷,不需起早摸黑,去一趟镇上只需一袋烟时间。可村里的老人总是说起行在羊肠山道的往事,说起一大早起来交公粮,交统购猪,扛一百多斤重的化肥走几里路都不歇脚,个个都是有一把气力的壮汉,大伙一道说说笑笑,你吃我的干粮我喝他的烧酒,一伙人席地而坐在小道上唠家长叙闲言,好不亲热;说如今大伙在路上看见了连一句话都不说,点个头打个手势或微笑一下或按下车喇叭就算把你招呼了;还说请人帮忙也不登门,用手机打个电话就算把人给请了……老人怕这样下去邻里关系会疏远,觉得路好了,大家就应该多走动。
    现在故乡路确实好的多了,水泥铺就着进了村入了院,行道两旁也植了树,部分地段盖了楼房,曲弯盘旋在山腰间,如一条长蛇,又如一条绸带蛐蛐弯弯展铺在哪。景色美不可言。车辆穿行在林木中间,庄稼中间,村落中间,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上。从车窗探目跳望,山景山姿和蓝天白云,新村新貌和田园风情,尽收眼底。每一次的出行就是一次很好的旅游。
    故乡路,在不断地延伸和串联,如河流如血脉一样遍布故乡的山山岭岭和村村院院。因了这路,农村和城市距离缩短了,贫穷远去而财富滚滚流向故乡。故乡人因此日子富裕,生活过的幸福美满。
    故乡路,是故乡人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是他们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是他们通往小康生活的一条康庄大道。
(作者系旬阳县海事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