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期 第93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2-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渭南,荣耀2010
新闻作者:文 / 原欢武
窗口・形象
    渭南市民王海平最近收到了远在新疆乌鲁木齐工作的同学马宏茂的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盛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新客运中心站:“客运站历来就是一个‘窗口’、是一面‘镜子’,代表一个地方的形象,反映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曾几何时,我们的客运站蜗居城中,灰头土脸,像个惹人讨厌的‘丑老鸭’。此次回老家,所见所闻,给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昔日的‘丑老鸭’如今变成了‘白天鹅’。大气磅礴的客运大楼,宽畅明亮的候车大厅,井然有序的运营车辆,赏心悦目的外部环境……看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渭南了。”
    “渭南客运中心站的建成运营,标志着渭南道路客运服务有了新的支点,中心城市发展有了新的撬点、城市面貌有了新的亮点,必将有力地推动渭南交通运输事业迈上新台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管交通运输工作的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郭伯权如是说。
事实上,客运中心站的建成运营使渭南客运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渭运集团总公司以此为契机,斥资近4000万元,购买超豪华双层巴士18辆。如今,在渭南客运中心,每隔5分钟就有一辆双层巴士发往西安,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征迁・奇迹
    韩城宣传部的张龙江因为业务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渭南来一次。以前,因为西禹高速只通到蒲城,到渭南得转走二级路,十分不便。现在,他再也不用为此犯愁了。11月9日上午,渭蒲高速在蒲城出口处举行隆重而简短的通车典礼。至此,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省级高速黄(龙)渭(南)线渭南―蒲城段,经过15个月的紧张建设,终于建成通车了。渭南―蒲城高速公路是我省“十一五”重点公路建设项目,15个月的建设速度,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被业内人士称为“渭蒲速度”。
    其实,渭蒲高速能这么快地建成通车,除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征地拆迁工作的强力快速推进。为确保工程如期开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县乡村组五级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征迁工作。一些村民组长说,干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到市委开会,书记主持、市长讲话,规格这么高。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征迁工作得以强力推进。一年多来,市县指挥部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对工地实行封闭管理,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创造了陕西公路建设征迁工作的奇迹。
 
三农・情怀
    今年8月的一天深夜,阴雨连绵,临渭区向阳办赵王村村支书党根潮正在酣睡。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党支书惊醒。他披衣下床,一接电话,村民康顺升在电话中哭了起来:“党支书,儿媳难产,要赶紧送医院……”党根潮二话不说,穿上衣服,去开自己的昌河面包车,康顺升得了一个孙女,专程感谢党支书。党支书说,你不用谢我,如果不是去年刚修通了水泥路,那样的雨天,谁的车也出不了村……
    “水泥路建起后,现在大伙儿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以前骑摩托车到乡上赶集,至少要1个多小时,现在最远的村子只需要20分钟就到了;以前拉肥料进来,每包肥料至少加两元钱的运费,现在这笔加收的运费也取消了。你想想,每户农民一年至少要买20多包肥料或者其他物资,这样节省下来,可是不小的一笔收入。”提起通村公路,合阳县百良镇副镇长赵晓东如是说。
    2006年以来,渭南市共修建通村油路水泥路1095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6.48亿元。至2010年底,全市100%的建制村,70%的自然村通了油路(水泥路),惠及人口380多万。
为进一步方便农民出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渭南市又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通村客运,创造性地推出了“三农快客”这一通村客运品牌,在全省予以推广。今年年底,全市已累计发展通村客运班线351条,投入客车1412辆,建制村通车率达到96.6%。群众高兴地说,现在出门太方便了,在田间村头就可以乘上这么好的车,就像城里的公交车一样。
 
科技・改变
    荒郊野外,暮色四合,拉了满满一车液化气罐的渭南司机王军强,怎么也想不到在开往甘肃的盘山道上汽车出故障趴窝了。一筹莫展之间,王师傅按响了车上刚刚装备的GPS报警系统,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渭南市交通局监控中心发出求救信号。监控中心收到信号,迅速确定了车辆位置并指挥组织抢修,一场危机化解了。这是发生在市交通运输局运管处信息中心初创时的一件事。如今7年过去了,这样的事又发生了何止上百起,渭南市鼎信汽车租赁公司的汽车被人骗走,通过信息中心GPS监控,警方迅速确定车辆位置并远程熄火,很快找到车辆;市民刘女士把钱包拉在了出租车上,车票丢了,也没记住车牌号,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刘女士下车的位置,通过GPS定位系统很快锁定所乘车辆,刘女士钱包失而复得……
    《渭南GPS监控系统》是由信息中心2003年开发并不断升级完善的一套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的信息系统,具有分段限速、语音播报、图像拍摄、瞬时速度分析、电子围栏等多项先进功能。目前,已对2920辆各类车辆安装了车载终端,在全市建立了68个监控分中心,有力地保障了车辆行驶安全。
此外,信息中心还完成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1项,完成了省交通运输厅安排的《物流园区建设和货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营运车辆移动稽查系统》、《陕西物流信息系统》等五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全国职工科技创新三等奖一项。2010年,再次承担了省交通运输厅新的科研项目《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电子备案监管系统》,目前,已经完成。其在RFID射频技术及中间件、电子车牌、DVR、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等方面处于全国同行领先水平。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杜绝车辆虚假维护、买单卖单的现象,保障了车辆安全出行。
 
奖牌・精神
    今年11月18日晚,渭运集团职工王女士正在做饭,看电视的儿子突然兴奋地大喊:“妈,妈,快来看,你上电视了。”王女士赶忙擦了手,来到客厅。原来市交通运输局拍摄的方言短剧《喜梅回家》正在播出。
    为了用艺术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交通,全面展示近年来交通建设成就,充分展现交通人的精神风貌。今年,渭南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渭南电视台,在全社会海选剧本,在全系统海选演员,组织拍摄了两部交通方言短剧《赵庄修路》、《喜梅回家》。在电视上播出后,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搞活精神文明创建,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市交通运输局两次组织了省、市作家深入一线采风,举办了职工演讲赛、运动会、歌咏比赛、书画展,出版了交通“十一五”专刊一部,画册两部,进一步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凝聚了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士气和斗志,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2010年9月,渭南市交通运输局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实现了交通运输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