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8日,经过14个月的日夜不间断施工,目前国内开挖断面最大的湿陷性黄土地质隧道――省级高速榆(林)商(洛)线神木至府谷高速公路墩梁隧道顺利贯通,为下一步的路面施工提供了条件,为神府高速公路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黄土地质公路隧道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神府高速公路墩梁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隧道,其中左线全长1328米,右线长1415米。墩梁隧道围岩地质为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高度为12.19米,最大开挖跨度达17.32米,开挖断面达171平方米;隧道深埋段2206米、浅埋段455.9米,最浅处土层仅为10米,加之湿陷性V级黄土围岩地质灾害较发育,施工难度很大。
省交通集团神府建设管理处高度重视墩梁隧道施工,把墩梁隧道与窟野河特大桥、黄河大桥、陕晋省界主线收费站大挖方等列为重点控制性工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对质量、安全和进度实行重点监控,重点考核,特事特办。管理处多次召开隧道施工组织方案评审会,邀请隧道知名专家现场指导施工;邀请长安大学进行《大跨度黄土公路隧道结构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跟踪进行有关开挖数据监控量测;管理处多次邀请施工单位中铁七局集团法人代表到工地进行调研,加大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的支持力度。
自从2009年8月开始进洞施工以来,针对不同的黄土地质情况,施工单位在四个洞口分别使用了“双侧壁导洞”、“单侧壁导洞”、“三台阶”三种不同的开挖方法,坚持做到“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其中“双侧壁导洞法”左、中、右三个导洞分别按三个台阶10次开挖,3次回填,初期支护分布在8个部位,工作面多,工序间干扰大,对现场管理水平要求高。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经理部根据合同总工期,克服了粉质沙土土质直立性差、围岩含水量高(粉砂黄土最大含水量达24.5%),裂隙水发育等困难,对隧道各分项工程进行工期倒排,细化到天,责任到人,并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办法。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在隧道掌子面安装了电子监控器,设置了逃生管道,实行进出洞人员实名登记制度,实现了无安全和质量责任事故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