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期 第94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1-2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凝心聚力 跨越发展
----------“十一五”我省航运海事发展侧记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安立广 通讯员 刘小兵
   “十一五”以来,我省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居全国前列、西部领先;农村公路尤其是通村公路更是飞速发展,让三秦百姓走上了便捷的柏油路、水泥路。作为非水网区的内陆省份,我省的航运海事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交通运输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推进建设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是全省水运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社会效益最显著的时期,全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47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2.7倍。全面完成了水运重点建设项目汉江漩涡至安康航运建设工程和喜河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完成了安康紫阳港客运码头、汉江流水镇货运码头及55个小型工程建设任务,为沿江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加大了农村渡口改造力度,出台了《陕西省农村渡口及小型码头建设管理指导意见》,五年改造渡口189处,农村渡口质量全面提升,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持续五年的建设,使全省水运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基本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航运海事部门的社会影响力。 
    “十一五”期间,全省水路运输生产完成客运量1677万人,旅客周转量26879万人公里,货运量706万吨,货物周转量25948万吨公里,水路运输组织协调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水路客货运输总量逐年攀升。开展了为期3年的“水运规范管理年”活动,制定出台了《陕西省水路运输经营管理实施办法》、《陕西省水路客运服务规范》和《陕西省港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水运市场逐步优化,坚持开展全省水路运输市场整顿、水路运输业核查和水路运政检查工作,全省水路运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水路运输运政管理更加规范。
 
强化监管  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安全无小事。“十一五”期间,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水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水上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了安全生产年、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使各类隐患处于受控状态,将隐患排查整改由阶段性的突击活动转变为日常性的工作,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2008年以来,共检查各类船舶9000余艘次、水运企业149家,整改排查各类隐患112项,查处违法从事生产经营行为162起,发海事建议函72份。坚持与山西、四川、湖北海事部门开展黄河、嘉陵江、汉江等界河水域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界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加大水上安全监管投入,先后为重点市、县配备海事巡逻车10辆、海巡艇30艘,实现了汉江主航道海事巡航的全覆盖,全省海事安全监管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全省水上应急搜救体系建设,制定《陕西省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经省政府颁布出台;开展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编报《陕西省水上应急搜救体系建设方案》和《陕西省水上应急搜救中心组建方案》;组织筹建省、市、县三级水上应急搜救机构,水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强化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动态监管和海事安全检查的考核管理,制定《陕西省海事巡航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航运企业安全管理办法》,水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开展船检机构资质认可工作,修订《陕西省船舶检验管理办法》,理顺全省船检机构管理体系,全面推行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更趋规范。清理整顿船舶建造市场,打击取缔非法滩涂造船行为,编制《陕西省船舶建造质量控制文书》,规范船厂建造行为,船舶建造管理成效显著。加强船舶登记基础工作,完善船舶登记管理制度,开展船舶登记业务学习,举办首次船舶登记业务培训,船舶登记工作初显成效。
    积极开展木质渡船改造工作。五年来,全省改造木质渡船225艘,全面完成全省木质渡船改造任务,为全省木质渡船改造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沿江沿河群众乘上了放心船,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
    加大船员培训和适任管理,更新船员考试题库,船员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全省举办各类船员培训25期,培训发证船员900余人,累计换发新版证书1442本,全省现有适任持证船员2056人。全省有8人获得交通部海事局中、高级海事调查官证书;57人通过考试获得C类、D类国家注册验船师资格;42人通过船员基本安全培训教师资质认证。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部海事局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五・五”普法的部署和规划,制订了《陕西省航运海事系统“十一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陕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水路交通立法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出台《陕西省水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及《陕西省水路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全系统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全面加强。全省水路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培训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集中举办执法业务培训班2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900多人次。编写符合我省实际,特点鲜明,实用性强的《陕西省水路交通行政执法基本知识教程》。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完善海事执法人员基本信息,加强基础档案管理,建立动态跟踪考核管理制度,开展年度审验和业务能力年度测评考试工作。推进海事规范化建设,重点建设了白河、旬阳、紫阳、合阳等规范化海事处示范点。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全省水路交通行政执法检查,促进全行业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行业氛围  风正气顺心齐劲足
    “十一五”以来,全省航运海事系统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和执政力显著增强。
    2010年,局机关实现“党风廉政零违纪、水上安全零事故、行政执法零复议、综治维稳零上访、行风政风零投诉”的佳绩,是全行业精气神的缩影。
    通过强化行风建设和工作纪律管理,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5%以上,全系统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清廉和谐氛围。以打造“精品航运”为重点,通过开展“学树培”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和培养行业先进典型,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通过开展海事文化建设活动,凝聚行业使命、共同愿景和海事精神,提升行业文化底蕴;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航道和“创佳评差”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行业文明程度。
    “十一五”期间,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全系统共建成部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10个;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2个;厅级“创佳评差”最佳单位7个、厅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个、厅级文明航道1条、厅级“青年文明号”1个。省局机关继2009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殊荣后,2010年又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和2010年,厅航运局连续两年获得省交通运输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