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期 第94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1-2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那些珍藏在贺卡里的真挚情怀
新闻作者:文 / 杜会琴
    年终岁末,照例是要收到很多贺卡的,送卡人多是工作中结识的朋友。他们发出的贺卡制作的都很精美,祝福的词也是打印好的,千人一词,只要签上送与收者的名字就好了,过程很简单,但因为少了情意的厚度和特色,所以收到之后的喜悦之情和过去简直没法相比。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这个“过去”可以追溯到至少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我们的学生时期。
    我对于贺卡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三那一年,我因在高二结束时休学一年,所以我高三时我的同级同学大都坐在了大学的教室里。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学生时代,人总是会产生许多的伤感,尤其见不得节日等外在因素的冲击。记得在圣诞、元旦来临之前,我心情灰暗极了,倍加思念远方的同学,想着即将要来临的高考,心情是无处释放地难受和焦虑。 
    某个周一的早上,门房大爷把一摞贺卡送到了我的教室里,足有七八张吧,那时的贺卡都是“裸邮”的,就是邮票直接贴在贺卡背面,不用装信封的,所以上面写的什么是无法保密的。我的同学争先恐后的传阅着、朗读着那些激情飞扬的青春的文字,我曾经的同桌,已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大伟寄来了一张以大海上旭日东升为画面的贺卡,背面上写着:看吧,那喷薄的日出就是我们的青春,沉默而有力量,冷静但有激情。我同宿舍的好友,就读于成都气象学院的小兰则寄来了一张红梅傲雪画面的贺卡,背面的文字如她人一样的柔美:好妹妹,我深知你暂时是孤独的,但你只要再坚持几个月,我坚信我们会相见在菁菁校园里,这里将有更多的好朋友在等你。
    正是这一张张满载着同学情谊的贺卡,给我带来了在当时那个班级无人能及的荣耀,让我彻底摆脱了插班生的自卑,在接下来紧张备考的那些日子里,这些贺卡带给我的精神力量一路把我送进了大学的校门。虽然高考检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是我一直坚信那个时期那种纯真感情的巨大作用。
    这种特殊的感受也奠定了我对于贺卡别样的看重,工作以后,一直坚持着和朋友贺卡联系的习惯,不必局限于时间,只要记起来,就发一张过去,尤其是在旅途中。1999年秋季,我第一次登上了长城,当天晚上,我从北京给我的好友发了一张雄伟的长城贺卡,背面写着:长城是世界奇迹,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叹吧。2003年我第一次去乌镇,在夕阳的点点余晖里,一边喝着酸梅汤,一边为朋友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一座有缘相见无缘相识的梦幻水乡。
    人活在世上,谁都需要一份情感上的寄托和依恋,而贺卡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表达,它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传达着精神世界里的共识,它叫人相信:不管经历多少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有些东西总是完美如初,我一直精心保存着我学生时代的贺卡,几经搬家也不舍得丢弃,每每翻看,想起青葱岁月里的纯真和无邪,心中依然充满了美好和感动。虽然岁月带走了曾经的意气风发,可是,伴随着贺卡,寄出的是牵挂和祝福,收到的是惊喜与感动,凝结在贺卡里的情义会终生伴随在心灵的左右。
                                                           (作者系商洛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