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唱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十一五”收官了,交通工作干得好不好?虽说统计数据一大堆,政府表彰一个个,然而,最实在的还得看老百姓如何评说,他们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的一句大实话,说庄严点那就是“民意”。
陕西农民在这五年摘掉了“泥脚子”的帽子,他们走在干净平坦的水泥、柏油路上,坐上了乡村客运的公交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村面貌的千年巨变。五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83.7%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2.4万个建制村的1900万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这是一组令人感慨的数字。一个年轻的美国人站在上海的摩天大楼上说:啊我看到中国了!他的老岳父――一位旅居中国多年的老教授将他带到陕西兴平一个挂满包谷的小村庄,说:“小伙子,这儿才是真正的中国。”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代表着中国人真正的生活状态。农村幅圆之辽阔、人口基数之大、资金之匮乏,使农村工作推进异常困难。改变农村的交通面貌,是老百姓致富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前提,这五年陕西交通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上的付出,无疑是一个惠及万民的壮举。
这五年,陕西高速公路发展之快,让世人刮目相看,巨龙擎起经济发展的航母,秦巴大山冲破困扰千年的地理屏障,陕西走上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快车道。五年建成高速公路2100公里,总里程达到3400公里,由“十五”期的全国第17位跃居第8位。从这个数字上可以看出来,陕西在走一条加速度的进步之路。这五年,我们打造出世界规模最大的终南山公路隧道,打通了西汉、西康、蓝商三条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建成了西部标准最高的八车道机场专用高速和亚洲第一高墩洛河特大桥等享誉国内外的典范工程。五年新增二级以上干线公路1500公里,全省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三秦大地上的交通巨变,人民群众有口皆碑,他们的生活也被迅速地改变着,城乡差距因交通便利而逐渐缩小,老百姓离理想越来越近。这就是交通人最值得抒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