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天一天看着家门口的那条乡间村路消失的,后来那里建成了西安绕城高速东北角最大的高速公路转盘――谢王立交。多少次望着雄伟的立交,我怀想起那条不引人注意的乡间小路,晴天扬尘,下雨泥泞。而今旧路不在,新桥伫立,恍如隔世。
直到成为交通人,我才知道家门口的这条路竟是西安城的“金项链”,当年修路大干的热火朝天场面还历历在目,火光冲天,钢花飞溅。绕城北段1998年动工,两年后就建成通车,六车道的现代化高速公路拔地而起、蔚为壮观,车流量随后迅速增多,隔着厚厚的林带每天晚上总能听见车轮滚滚声。然而我不知道的是,在国高网规划中,西安绕城连接了包茂、京昆、连霍、沪陕、福银等大动脉,有8条高速公路汇聚于此。80%以上的过境车辆通过这里,绕城缓解了西安的交通压力,畅通的大道支撑起陕西交通枢纽的地位。目前,哄鼻、港务区落户北绕城周边,加之三环连接,谢王立交目前已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车流量,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推进当中。
记忆里较深印象的还有一件事。2005年的冬天,因为要去陕南汉中做函授课程辅导,选择公路通行,就近的只有走108国道了,经佛坪到汉中。那些长途汽车行驶在蜿蜒的秦岭山中,加之恶劣天气,车毁人亡的惨剧时常发生。犹豫了再三,畏怕于寒天雪路的危险,最终还是选择了火车出行,幸好西康铁路当时已经开通,然而到汉中须先过安康,绕一个大大的半圈,火车摇摇晃晃地竟走了8个小时。那一次出行,对路的感受变得强烈起来,行路的艰辛刻骨铭心。两年后的2007年,经过无数建设者4年的鏖战,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比过去,大巴车行走高速公路,仅仅3个小时即可到汉中,过往的行路难仿佛一夜间烟消云散。舒适、快捷是切身的感受,蜀道难一去不返。
修路架桥是造福的事。交通发展不仅关乎每一个生存个体的状态、质量,而且构建了这个社会不断迈进现代化的基石。随着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周边“一日交通圈”变得真真切切。看不见的摸得着,摸得着的可带走,我们有理由相信日子越过越好。陕西最近在开“两会”,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今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万亿元经济总量目标得以实现,相比2005年翻一番多。五年的时间,经济总量翻一番,与交通助力发展功不可没。五年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1878亿,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路网密度71.4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五”末提高44.9%。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是交通人的付出和努力,和随之而来的交通畅达。交通快速发展对经济跃升的几何推动效应正在凸显,没有理由否认这一点,更有责任当好先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