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铜川市公路指挥部办公室不断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积极参与新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和应用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该市公路指挥部办公室重点进行的泰然(TerraZyme)土壤稳定酶加固土的路用技术研究,不仅可适用于农村公路路面的面层,而且可作为高等级路面的基层,还可以作为不良公路路基材料的固化剂,尤其作为旧沥青路面改造时旧路基层强度的恢复剂效果更明显。该课题研究具有创新价值,在陕西及周边省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课题经省厅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铜川市200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烈店公路建设中,进行了《掺改性废旧沥青混合料对水泥稳定基层抗裂性能影响研究》,研制成沥青废旧料剥离设备,并将剥离材料改性后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中,通过试验段的铺筑研究和推广,既充分利用了大量沥青废料,又解决了基层裂缝问题和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达到了环保、低碳要求。进行了《就地冷再生技术在轻交通农村公路改造中的应用研究》,将国外先进的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到农村公路建设中,首先在耀州至石柱25公里三级公路上进行铺筑试验和总结。这种新设备在省内公路系统尚属首台,其施工机理是将原有旧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通过取样试验,在掺加外掺料(水泥、碎石等)的基础上加以再生利用,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旧路材料,避免了因挖除旧路造成的环境污染;又提高了旧路强度,节约了资源。通过试验路的铺筑,总结出了适合农村公路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标准,经计算各类原材料节约在40%以上,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为农村公路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以宜君县的八里店至马坊公路为代表的“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农村公路轻交通沥青路面改造中的应用研究”,在全市农村公路旧路改造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农村公路哭泉至雷塬四级公路建设中,为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长安大学联合进行了《水镁石纤维增强道路水泥砼材料路面工程技术研究》,该技术是通过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掺加一定量的水镁石纤维、矿粉和外加剂等,使每立方水泥用量由360公斤降低到170公斤就可达到抗折强度4.5MP的效果,且施工方法简单,从而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可在低造价的农村公路上大量应用。同时,在该公路上进行了《联锁砌块路面铺筑研究》和《铜川地区农村公路低造价路面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为铜川地区不同区域内的农村公路施工提供了最佳路面结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