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期 第94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2-1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料“事”如神
新闻作者:韦其江
    铜鼓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人不多,几十户布依人家零星地点缀在半山腰上。竹海片片,郁郁葱葱,俨然一幅山水田园式的《高山流水图》,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铜鼓”的原生态韵味,散发着“家家灯火映满天”的古老乡村气息。
    村里有一条河,河的对岸就是铜鼓村小学,是一所由村民集资修建的校舍。由于资金有限没有修桥,于是村民们就搬来了几根大木头当作桥板。然而每当走到桥上侧身望着那发出阵阵咆哮的河水,煞是叫人畏惧万分。
    村里的长者韦墨,自小生活在这里,如今已是七十古来稀,看到这样的情形后,韦墨向村支书韦伟反映情况,“小韦啊,学校那座桥,应该修一修了,那几根木头不安全啊。时间长了不但会变朽,而且还会很滑。”孰料韦支书充耳不闻,却丢了一句颇具玄机的话:“到时您老人家就知道了,您老那,还是别操心,回去休息吧!”随后便走开了。
    这让韦墨很不是滋味,他走到桥头听着那隆隆的河流声,长叹了一声,“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连花朵的安全问题都没保障,那花朵还如何成长?”
    韦墨想了一晚上,觉得不问出个子丑寅卯,这心里就是不踏实,一定得找找韦支书当面弄个明白。
    第二天,韦墨来了韦支书的办公室,只见韦伟和几个同事正在“斗地主”。看到韦墨来了,便暂停了“手中的工作”。
   韦墨把韦支书请了出来,“小韦啊,孩子们上学那个桥真的很危险,上面都开裂了,还长了青苔,为什么就不修一座水泥桥呢?”韦墨语重心长地说到。
    韦支书抬起头看了看韦墨,露出一脸的不屑,“韦大爷啊,你身体要紧,别成天到处乱跑嘛。我不是不修,这个事我心里一直记得的,真的是没到时机,时机一到自然就会修了。”
    韦墨想争辩,看到其他几个同事催他出牌,心想算了,“我一个糟老头能做什么呢?还是回去带孙子吧!”
    转眼间到了炎炎夏日。一天早上,同学们都陆续到了学校,但是一个叫张山的一年级小朋友,走到桥中央的时候,一不小心踩滑了,扑通掉到河里,由于河水很急,很快张山就被河水卷走了,这时他的同学李世,立即丢下书包纵身跳下河中,想救自己的小伙伴,却双双被河水卷走。
    村民们自发跑到河岸和下游去搜寻两个孩子的踪迹。无奈,在下游,一根横跨在河流上的木桩上,发现李世一只手抱住树桩,一只手挽着张山的身子。村民们把他俩使劲拉上岸来,身上却已冰凉。也许李世是想用自己的信念支撑着他这样做吧。当孩子的家长赶来后,看到此情此景,泣不成声。
    ……
    铜鼓村出现了这样的英雄事迹,顿时招来了报社、电视台记者一大堆人。更为难得的是县长也来到了现场,并在这里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会上,韦支书就铜鼓村小学一年级学生李世见义勇为行为做了英雄事迹报告会,每每说到煽情处,韦支书便泪流满面,几度哽咽,犹如死了自己亲爹那般。
    至此,为了纪念我们的小英雄,为了弘扬见义勇为的行为。县长当即拍板,决定拨款在铜鼓村修建一座水泥桥,并严格要求不得出现任何工程质量问题。至于桥名,县长想了一下,就叫它“英雄桥”吧!
    于是,铜鼓村多了一座“英雄桥”,也多了两座小坟岗。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