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安康干线公路系统集中力量抓住了一批起支撑作用的大机遇、大项目,推动公路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路况提升最快、社会评价最好的“黄金发展期”。
――路况质量稳步提升。干线公路优良路里程达到946公里,优良路率达到89.72%,较“十五”末分别增长69公里、5.9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8公里、1.18个百分点。公路养护技术指数由“十五”末的81增长到2010年的86.7,净增5.7,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
――日常养护精益求精。五年累计处治沥青路面坑槽16万平方米、沙石路面坑槽14万平方米,清理水沟1万余公里,疏通涵洞1.4万余道。累计处治沥青路面裂缝6.7万米。结合示范路创建和树形象活动,累计栽植行道树35.2万株、种植绿化带36.7万平方米,完成公路绿化807公里,占宜林里程的87.3%,绿化率达到70%,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把千里干线公路建成了“千里绿色景观长廊”。
――养护工程力度加大。“十一五”养护工程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实施大中修850.06公里,年均170公里,占养护总里程的72.8%。建成示范路608公里,占养护总里程的52%;修建安保设施573处344公里;治理路基垮塌、边坡滑塌、路基沉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82处;打赢了2006年、2007年、2010年的水毁修复硬仗,完成水毁修复和安保工程投资1.5亿元。
――桥隧改造成效明显。安康是全省的桥梁大户,也曾是“危桥大户”。2006年G316线白河冷水大桥无预兆坍塌后,全局打响了危桥整治攻坚硬仗,当年完成投资388万元加固改造17座危病桥梁;2007年完成投资953万元加固改造12座;2008年完成投资6147万元加固改造16座;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完成投资5103万元加固改造41座;投资1.3亿多元改建23座箱肋单波双曲拱桥。全局一、二类以上桥梁占总数的96.1%。2010年完成投资380万元对省道102线梁家山隧道进行加固维修。
――路政管理逐步规范。五年累计处理路政事案5263起,收回公路占用及路产损失赔补偿费1598万元。查处路政违法案件4472起,办理路政许可791起,分别收回公路占用及路产损失赔补偿费448万元、1149万元,路政事案发现率、查处率达到92%以上,审赔率达到71.8%。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整顿马路市场45处,设置垃圾池箱450个,拆除规范标志标牌1220处,硬化平交道口525处,收回380公里公路两侧留用地。
――公路治超形势趋好。构建以检测站为主体,以省界治超劝返点、盲区路段卸货点为补充的治超网络,基本实现治超全覆盖。建立和完善计重收费联动、盲区流动治超、路政超限稽查、源头监管等治超长效机制。完成了2个检测站规范化改造工程。五年累计检测车辆91.5万辆,查处超限车辆3.6万辆,罚款590万元,超限超载率从2006年初的18.6%下降到了2010年的2%,年均下降3.5个百分点。治超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厅省局和市上的表彰奖励。
――服务保畅保障有力。把“保障畅通”作为公路行业的“第一要务、第一形象”来抓。2007年遭受大面积特大水毁,在第一时间抢通便道并实现了当年修复任务。2008年在抗冰除雪、抗震抢险中及时抢通高山冰雪路段和山体塌方。2010年相继发生“7.18”、“7.23”两次特大水毁,及时抢通70多处重大阻车塌方,恢复了安康通往9个县城的国省干线公路。建成综合服务区4个、卫生服务区9个、风雨亭18个、观景台7个,利用收费站、开放式道班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公路收费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每年以500万元以上的增幅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年度通行费征收任务。2006年完成通行费征收4600万元;2007年完成5400万元;2008年完成6100万元;2009年完成7500万元;2010年完成7000万元。实征率稳定在95%以上、免费率控制在5%以内、上解率始终保持100%。加大公路收费规范化管理工作,收费站树立了良好形象。
――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全面完成机构和养护机制改革,局段两级机关精减150余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切入点,4个局属企业完成公司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在全系统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优劳优酬的工资分配办法。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
――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个;省级文明单位4个、卫生单位3个、省级模范职工小家1个、全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个、省局级文明检测站1个、省局十佳道班1个、省局级文明道班53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青年文明号11个、先进职工小家8个。涌现出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公路行业重大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