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期 第9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2-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贴春联
新闻作者:文 / 王新岐
    过年,少不了贴春联。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春联。每年家里过年的对联,都是由我亲自题写。并不是说我写的有多好;当然也算不上风雅之流,自我炫耀更是无从谈及,只求能更贴近自身的思想与期望。这几年下来,也写了不少,其中最满意的要数去年以自己女儿的名字为题材的对联了。上联是鹤宇展翎碧空尽,下联为凤乘祥云趋日臻,横批皓日高照。首尾取自女儿的鹤臻二字。虽是难登大雅,但也道出了我对女儿未来的憧憬。记得我要当新郎时,刚好临近过年。对联是这样写的:双宿双栖双飞翼,新年新景新气象,横批琴瑟合鸣。今年的春节刚好接近立春,所以对联则是:柏叶傲雪去旧岁,柳芽吐露映新春。横批生机无限。当然还有其他,在此也不一一细表。而最令人捧腹的则是一次去朋友家拜年,小解时看到的一副对联,真是叫人忍俊不禁,上联是匆匆忙忙跑进去,下联是轻轻松松走出来。
    虽说对联只是过年当中的一个小插曲,也只有区区的两段文字,但它所有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丰富。普通百姓家的题材则多以向往生活的美好,商企则是生意兴隆之类,而政府部门则多与时政相贴切。
    对联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也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同时也折射出一段时期的政治与人文。相传北宋丞相吕蒙正,曾在年轻之时写的一副对联,相信人们都有所知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放到现在肯定已不再适用了,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但最让人感叹不已的,就是范仲淹的一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为我们后世之人所学习。在我们一味地追求外国风尚的时候,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淡忘。而许多的优秀传统仍需我们继承与发扬光大。当然,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好的,也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例如一些封建迷信则不可取。
    那对联是怎么来的呢?看过电视剧《传说》的朋友都该很清楚,其中讲到的神荼、郁垒保卫百姓的一段,之后人们把他俩的画像画在桃木板上,以求得驱鬼辟邪,当时称为“桃符”,也就是对联的前身。
    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种恶兽,称之为年,每到除夕,年兽便来骚扰人间,直到人们发现在门上挂上红布,燃放爆竹,可以吓跑年兽。而后沿用至今。其中的红布就是如今的对联。所以也就在每到大年三十人们才贴对联。
    按古人贴对联的顺序应该为从右至左要贴正,别歪歪扭扭的,影响美观。
    春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更是喜庆节日的象征。
    (作者供职于太白公路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