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期 第9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2-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 俗
新闻作者:文 / 谢明明

    过年有许多乡俗,大多与神话传说有关。烙灶干粮、祭送灶神爷是其中之一。其用意是要人们勤劳耕耘,勤俭持家,行善举除恶习,庆丰收、求和谐,创造美好生活。
灶干粮・祭灶爷
    在父母口中,把灶神叫做“灶爷爷”。灶爷就是专管人间烟火炊事行为的神。在乡下过年,祭灶神是件很庄重的事情。
    过去,每家的灶台上方有一个佛龛,供奉的就是灶爷神像。腊月廿三,是祭送灶神的日子。乡俗叫送灶神爷上天回娘家,灶爷要前去向老天爷报告人间烟火饮食之事,主要回报这一家人一年来在厨房炊事中的善举恶行。祭日这天,家家户户要给灶神爷烙灶干粮。说是让灶爷带着上天去。当然,人们都想让灶神爷在天上多说好话。于是,灶干粮制作的特别精细。灶干粮形状如同今天的烧饼,先发酵好白面,做成饼。和面时1/3放盐,2/3放糖,制成甜干粮和咸干粮。让灶神爷上天后嘴多甜言,闲话少说。甜、咸面饼成型后,用木梳子齿牙在饼面上以一定的角度扎上等距离的斜线,两条斜线相交,使饼面图案成菱形网状。由于线是由点组成,图是由线组成,似线似点成菱形,整个饼面均由无数个大小相同、规则一致的菱形组成,非常好看。再在饼面上撒上芝麻,等面稍稍发起后,放进铁锅里小火上面花。待饼面和芝麻变成金黄色出锅,再放进笼中蒸熟,灶干粮就做成了。
    天黑后,父母悄悄走进灶房里,将色、香、形最好的灶干粮悄悄放于灶膛、灶台、锅内,甜味干粮多,咸味干粮少。点上香火作揖磕头,用黄纸醮上蜜糖抹在灶神爷嘴上。六拜三叩之后,便闭目拱手送灶爷上天回娘家。祭祀者口中念念有词:“好灶爷爷你嘴甜,上到天头多美言”、“好话多说点,闲事少谗言”、“善爷多言褒,回来侍奉好”、“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等等。
    为什么要祭灶爷爷,灶神是怎么来的?在民间有一个传说。据母亲讲,遥远的古代,麦子产量很高,麦穗是从现在看见的麦秆根部一直长到顶头的。小麦随便种些就多得不得了。有一大户人家,麦子多得吃不完,浪费很是惊人。有一天,家仆主妇正在做饭,东家的小孩刚拉完臭巴巴,喊着叫着让做饭的妇人擦屁股,做饭的妇人顺手撕了一片擀好的面,就给东家的孩子擦了屁股,随手扔进了茅坑。这一举动被老天爷看见了,老天爷顺手将麦穗从根部向上揪,因麦芒刺破了手,疼得老天爷手一松,才留下了现在那一节麦穗。后来,老天爷就派灶神爷下凡人间,专门监视人们的行为。于是民间就有了祭灶爷爷的年俗。祭祀活动及传说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年夜饭・串门户
    在家乡过年,至今还流行着走家串户吃年夜饭的习俗。
    乡下有“穷顿素日淡月过,除夕佳宴酒菜多”之说。大年三十晚,家家户户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佳肴美酒上桌,爆竹声声开席。
    鞭炮放过之后,全家人围着餐桌,斟满酒水。父辈们举杯过头,将第一杯酒抛向空中,手拱酒杯闭目片刻;将第二杯酒恭敬沉着地洒向大地。上敬老天爷,下祭土地神,企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由长者拿来几口碗,将各种肉菜搛一些放进碗里,分别供奉于已故先人的灵堂前,敬供于门神、灶爷、财神、土地爷的佛龛处,祈福免灾。之后,家人才能动筷子吃年夜饭。
    畅饮三杯,酒酣耳热。家里的大人便提一壶热酒,端一大碟自己做的肘花、压花肉、皮冻、油炸食品等拼盘凉菜,出院落走家串户,送菜敬酒来来往往。先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次是没出五服的家族亲房,再是平时有些隔阂的乡亲邻里。整个巷子都热闹了,你去他家,我去你家,他来我家,进门串户,尝菜送吉言,品酒祝福禄,常常持续到深夜零点。看长辈是为了敬老尊长,串五服是为了感恩孝敬,走“冤家”是为了消怨取信、新年和好。走家串户吃年夜饭的过程,就是要人们牢记和发扬传统美德,尊老孝亲,感恩戴德,做到邻里关系和睦,村人乡情和谐。
    (作者供职于宝鸡公路路政执法支队)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