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期 第9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2-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祭灶神
新闻作者:文 / 唐 毅
    每逢过年,老家陕南总有不少热闹之处,划旱船、唱花鼓、耍社火,这些习俗延续至今,没个改变。每到这时,便是我们孩子快活之时,尽管对大人们所说“他们盼挣钱,我们盼过年”的一些话理解得并不深刻,一门心思就想着穿新衣和压岁钱。尽管那时的日子有些苛碜,但过年的喜悦仍然很灿烂。
    记忆犹新的是过年前后的诸多讲究和门道,让人回味,新年旧俗在流逝的岁月中沉淀成永恒的记忆。
    常听外公讲,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就相当于现在的年终“述职”,所以家家户户要敬献糖果,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在天帝面前多说好话,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年前的祭灶在乡下一直很盛行。
    老家也有把腊月二十三称作“小年”的说法,祖辈数代人就沿袭着传统习俗,年复一年送灶神升天,乞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国泰民安。因而,亲邻们便要提前准备牛皮糖、芝麻糖或做些糯米糖、盘馍,备好香烛、鞭炮用于祭祀。给灶神敬献的盘馍为12个,有闰月则13个。糖要有黏性,灶神吃了糖粘住嘴,说不出话,免得说错话惹是生非。
    外婆做事一向讲究,每年祭灶由她操办,外公从不插手。吃罢晚饭,外婆便把备好的盘馍放在碟中,走进灶房,在洋芋削好的灯内倒上清油,寻五根火柴,用棉花裹身,斜放在洋芋灯内点燃,名为五花灯。然后在香炉中插三炷香,摆上糖果茶酒、盘馍等。饭锅内放一碗水,碗上横放一双筷子,四周撒几粒大豆,那碗水为天上的银河,筷子为桥,大豆是灶神的马料。一切准备妥当,奶奶点燃一炷香,开始念叨起来:“灶神、灶神,今夜送你上天庭,多言好事勿报恶,乞求上天赐福保平安。”然后掐一点盘馍,泼洒些茶酒,倒进灶膛,祭灶仪式就算结束。
    我没有见过灶神,也没亲自敬过神灵,不明就里,每在这时免不了向外公问个没完,灶是砖和泥糊的,真的有神吗?
    外公没有什么理由说服我,便郑重其事的给我讲大宋江山原本不止数百年,只因为灶王爷的缘故,被上天罚减为五百年。
    据说在祭灶那日,赵匡胤的祖母早早起床,正在刷锅、生火、做饭。突然就听得窗外有声音:“赵家天子万万年,赵家天子万万年……”赵母觉得奇怪,探头朝窗外一看,原来那窗外的树枝头上站满了无数颜色不一的鸟雀。冲着赵母在叫喊,赵母被这情境吓了一跳,想起昨夜的怪梦,一忽儿喜一忽儿忧。那鸟雀却是越叫越响亮,越叫越像真。赵母一激动,拿起手里的刷锅刷猛拍灶炉,大叹:“穷的舀水不上锅,还什么天子呢!如若神灵保佑,不说万万年,真能有天子之位啊,几百年足矣!”其实赵母也只是称奇,被鸟雀这么一叫,心头高兴随口一说罢了。不想因为她拍了灶炉,将灶神君给打怒了。灶神一肚子委曲,便跑到天上玉帝那里去告状。“玉帝,那赵家说不需要万年江山,只需五百年即可。你看,她嫌万年太长了,不同意,还打了我五百大棍呢。”说完,灶神把自己被赵母拍得青肿的脸让玉帝查验。玉帝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下旨:赵家后人,天子之位不得超过五百年!
    后来,我一直放不下这个问题。从历史书上大致查了一下: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九帝,南宋九帝,共十八个谥号,十九个皇帝,共计319年。
    是不是灶君的过错,改写了历史,暂且不说。从此,我便不敢小觑祭灶之事。
    民以食为天,世人一日三餐皆离不开灶头。乡间农家这种朴素而庄重的祭灶,融入了人们渴求岁岁平安、吉祥幸福的心愿。如今,虽然这种古老的乡俗逐渐衰微,但“小年”前后扫房除尘整理屋舍的习惯却仍然流行。  (作者供职于西安公路管理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