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期 第95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3-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中央媒体聚焦陕西交通文化建设
新闻作者:记者 张力峰 郭少言

    本报讯  2月27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记者一行,由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新闻宣传处负责人带队,带着中共中央宣传部大力宣传“十一五”交通文明建设的嘱托,利用短短一天时间,集中采访了“十一五”以来陕西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成果。
    采访团先后采访了绕城高速西高新收费站升旗仪式和“文明微笑迎世园 全心服务展风采”活动启动仪式、曲江服务区特色服务、西汉高速华夏龙脉、“四个一”工程建设,并和一线员工代表、陕西文化名人、省高速集团、省交通集团、厅航运局等单位展开了深入座谈。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保存在座谈会上介绍了陕西交通的发展情况,省交通工会主席陈武汉全程陪同采访。
    在西高新收费站,英姿勃发的国旗班展示了青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世园启动仪式、文明服务台则体现了交通人的社会参与意识。采访团的记者们被收费姑娘们生动活泼的礼仪表演所感染。看到曲江服务区和秦岭服务区的温馨驿站、特色服务和“四个一”工程建设,人民日报记者感慨地说,走了那么多地方,还是陕西做得最好。在华夏龙脉雕塑群参观时,记者们认真聆听一个个久远的蜀道故事,被陕西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胡保存和陈武汉分别介绍了陕西交通建设及精神文明的发展情况,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作家莫伸、商子秦以交通人老朋友的身份点评了陕西交通文明建设。肖云儒说,陕西交通文明建设理念较现代,不仅把文明建设看成行业的事,更看成是国家形象和地域形象;在交通文化布设的结构上思路较开放,注重拓展交通文明的内涵。莫伸说,在交通行业采访感受到的是健康蓬勃的气息,精神文明建设不是急功近利的、应付检查的,而是一种扎实、持久、综合的方式,提升了交通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商子秦谈到,陕西交通文化建设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有理念、有策划、有产品,最终向社会推出的,不仅仅是职工内部的文化活动。全国劳模靳宏利和一线员工代表郑西璐、王丽、李薇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
5年来,在加快建设的同时,陕西交通运输系统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紧密结合,努力提高交通行业文明水平。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公路、文明收费站、文明服务区、文明治超站、文明客运班线、文明航道、和谐工程八项创建,打造了收费系统“微笑服务”、公路养护“三化”、运输行业“情满车厢、舒心旅途”、交通服务热线“12122”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温馨驿站”5大服务品牌;组织了“司乘满意在陕西”文明服务年主题活动等大量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拴心留人,增强了行业向心力;打造“四个一”工程,让一线职工感受“家”的温暖。这些举措实现了陕西交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成为西部大开发陕西发展的一大亮点。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