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绰号“导哥”,大荔县运管所职工,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一双明亮而深邃大眼睛似乎可以看穿你心中的任何秘密。他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某部服役,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运管所汉村站、稽查队、客运股工作。因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他所驻站管理的大荔汽车站办公室也数次被评为先进模范集体。
“导哥”是个好班长
大荔县汽车站,位于县城西环路中段,这里停靠着全县长短途客车200余辆。每天日发班160余次,关系全县80%群众的出行,也是运管所对外管理的一个重要窗口。大荔汽车站刚刚改制完成时,许多经营业户还不能适应进站经营的约束,总觉得在外边能拉上人,挣钱快,因此客车站外拉客上人时有发生,怎么办?吴中和同志们商量,几个人分成两组,不定时巡回检查,这样一来,乱停乱放的车辆摸不清情况,被逮个正着。对态度好的初犯的,“导哥”让写出书面检查,下不为例,对屡教不改的,按照规定严管重罚。一段时间下来,车进站,人归点,站场环境明显改善。作为一名负责人,一个小班长,十几年来他处处关心手下的同志,谁有难处,家里有什么事情不等开口他已经知道了,替班、倒班,他总能安排得实实在在。因此,虽然驻站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对他的评价都是一个字“好”。
不一样的节日
每一年的春节、五一、十一、中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合家团圆、休闲放松的日子,可对“导哥”他们来说则是最忙碌,最辛苦的日子。这些节假日里,客流量大,管理工作繁重,既要进行例行监管,又要合理调配运力运量,协调营运班次,确保旅客走得了,不出现滞留,每天的工作量都在8、9个小时以上。但这一切对吴中的家人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自从他到汽车站以来,这十几年来就没有回家吃过几回团圆饭,不是值班,就是有要紧事情。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说好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回来,只好大家先吃,他回来后身上湿淋淋的,问他怎么回事,他只淡淡地说了句,干工作呗。后来家里也习惯了,吃饭也不等他,干什么事情也不靠他。
穿了两个月的鞋
“导哥”刚调到大荔汽车站,妻子专门到街上给他买了一双新鞋,说刚上班,给大家个好印象。可没有想到他穿了不到两个月就把鞋底磨透了,妻子问他:怎么穿的,一双新鞋才几天工夫就破了?他说:就那么穿的呗!后来还是到他家闲聊的同事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导哥”是个坐不住的人,上班后一会查看进出站登记,一会到车上检查安全消防工具,一会又去和车站负责人协调管理问题……一会出去了,一会进来了,一天下来走十好几里路,结果鞋底磨透了他还不知道,是在走路时感到脚下不对劲,脱下鞋这才发现透了。
勇擒盗贼
某天,“导哥”在汽车站值班,发现有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鬼鬼祟祟,形迹可疑,就悄悄地盯上他。此人在车场转来转去,就是不上车。当时旅客特别多,该男子一会转到这辆车跟前,一会转到那辆车跟前,寻找下手机会。足足转了半个多小时,青年终于找到了目标,是一个背着大包,提着小包回家的中年女人。眼看着他的手伸进了女人的兜里,说时迟,那时快,“导哥”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了小偷的手,人赃俱获。事后有人问他,你抓小偷,就不怕报复,“导哥”说:就凭我在部队练的这几手,一般三五个小毛贼我还不是我的对手。
喝自己的酒让别人去说
凡是熟悉“导哥”的人都知道,他不爱打牌,不喜欢唱歌,唯一只对杯中酒情有独钟。不过,他喝酒有三不喝:上班期间坚决不喝,白酒坚决不喝,管理对象的酒坚决不喝。不论春夏秋冬,都是啤酒,基本上每一个周末都要喝一次,总是那几个人,能说到一起,喝酒能掌握住分寸,每人从不超过3瓶。他说喝酒不是目的,主要是弟兄们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工作,互相有个促进。一年下来,轮流掏钱付账,倒也逍遥自在。时间长了,闲话也就来了,有人说就靠他的那一点工资,一年都不够饭钱,肯定是在吃车主。面对这些流言,“导哥”倒是很坦然:别人爱怎没说我们管不住,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行了,喝自己的酒,让别人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