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期 第95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3-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路上三读
新闻作者:白宗孝
    近读《史记》,总是在想,在那个没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时代,司马迁是怎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集上古当代三千年历史于一书,成就史家之绝唱?考其经历,方知从渭北黄河边走出来的太史公,除了自少时就广览博学外,重要一法就是饱游大江南北,一路详察博闻。这使我又想起潜在脑际那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这句话原本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和《容台别集》中反复说过。小学时人坐在课堂读书本,心常常在教室外边游荡。大学时读五经之一的礼记,说为学少不得笃行;读朱子讲学之法,强调切己体察。琢磨前人经验,明白修炼学问必要知行合一。从学校到社会,岁月匆匆,长路漫漫,行多见广,悟得知行少不得路上求索。书海茫茫,学无止境,书上学是办法,路上学也是门道,行万里路亦如读万卷书。路上读是读书上之未学,是求书上学之理。倘若获得书上学问几多,又能于路上践履开悟,可“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得益至大!自古以来,多少人于书里路上问学究知,经见体察,而成就了学问与事业!司马迁如此,那个做水经注的郦道元,留下系统地理名著的徐霞客,流传千古诗篇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莫不如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行可舟。路上有书,路即是书。那书里有读不尽的自然,阅不完的人生,还有知不完的世态风景。
    自出生到终老,人总是不住脚地跋涉。走过春的百花,秋的明月,夏的凉风,冬的飞雪,惯听岁月穿行脚步,经受四季无声轮回,遍看万物不绝生息,沐日月之灵气,浴天地之精华,不仅识得原野大漠,山川江河,畜禽鸟兽,草木稼穑,更知得寒来暑往天行有常,自然运行皆有定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于是寻觅与探究,顺应与把握,道法自然而行,方得天人合一真谛。走得累了,小憩田畴之上,品味旷野广袤苍茫,仰望高天云卷云舒;缓步高崖之下,放眼云山嵯峨磅礴,俯瞰一路花开花落,心与物感,物由心化,始觉宇宙之寥廓,天地之浩瀚,不仅心胸得以广大,且知晓造化至为神奇,人所知其实几许,未知浩渺无穷。于是,低了头颅虚了心怀,甘拜自然为师。走得久了,经天南地北不同地域,领略异样风土人情,遍览历史人文遗踪,酌尝各路美味佳肴,眼界得以阔远,境界得以提升,可如林玉堂先生所言,“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林子大鸟多,路子广人众。阡陌通衢,众生芸芸。或有缘共事或偶尔同行,或一面之交或素不相识,与各色人等往来交道,阅人无数,知人则哲。一路阅人察人辩人识人,学会怎样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便得世上至大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以人为镜,知己所短而奋发给力;或借人之鉴,脚迈紧要处小心谨慎,或能修得德厚行高,功成名遂。人生路坎坷不平,少不得相扶帮衬。若不期相逢又合之以义,遂同道成友,那便是意外得了友书。孤灯残酒,听友人诉说或友人听你絮叨,负重释然或茅塞洞开,都是增益。倘若路上受人伤害,不必计较,正可磨炼你的心志;若受了欺骗,不必懊恼,正可增进你的识见。从中学会处人之道,历练成事之法,一生受用无穷。路上自有因缘在。行于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众里寻了千百度的他(她),竟就守望在那厢,于是牵手相伴同行,终修得个同船渡共枕眠。可见这颜如玉岂止是在书里,也是在路上。
    世态有万象,路上见炎凉。路上淌动着世俗千差万别,演绎着世象千变万化。你不得不身处其中,要么逢迎而行,随波逐流;要么清醒独立,横而不流;要么违心顺应,和而不同。咀嚼着世事的酸甜苦辣,走过坦途,趟过急流,阅历得以丰富,经验得以积攒,可磨炼得性灵智巧。人活一世,行路一生,脚下不会总若周道如矢,顺风顺意。有时蓝天白云丽日和风,有时阴霾迷雾淫雨狂飙,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彷徨与失措,迷惑与无奈,你经见着熬煎着,思虑着顿悟着。惯看阴晴圆缺,盈缩升沉,淡定心态,受了砥砺,寻得启开智慧之门钥匙,但看风雨过后见彩虹,柳暗花明又一村。倘若被什么绊磕,跌倒而又爬起,经一失而长一智,微笑着再出发,于追求中学会忍耐与坚持,收获坚定与成功,夯筑了人生厚度,或可修炼成个智者。历史上大凡成人杰者,莫不历尽艰困。文王有拘,孔丘受厄,屈子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韩非囚秦,就连太史公也曾惨受宫刑……人杰尚且如此,况我等凡人乎!假若从的商道,于行的千辛万苦中,悟得经营之道,会了博弈之法,觅得信息商机,自己发财,利益社会,便是功德无量。可见这黄金屋岂止是在书里,也是在路上。
    人生有涯,路亦有涯,而知则无涯。辛苦了书本读,且莫忘路上读。话说回来,当今时代传媒网络无处不达,但又怎少得了且走且行以认知自然、人生与社会呢!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正是以渊博的学识和多年艰苦跋涉,完成对世界三大文明系统实地考察,才有对人类文明及其冲突极具震撼力的阐释、拷问与比较。
    路上读,旨在知行合一,贵在有心着意,要在坚志持恒。倘若只顾抬头看风景,埋头赶路程,走的路再多再长,也只能是个匆匆过客。     (作者供职于省交通运输厅)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