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期 第95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3-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铺路人的下一代
新闻作者:曹 瑞
    我,是铺路人的下一代。我们中有人说,了解世界,是我们的兴趣;探索人生,是我们的愿望;学习知识,是我们的追求。而今天我却要说挑战宿命才是我的精神。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我向往自由、创新,向往丰富多彩的世界,我希望自己能够结束有点迂有点枯燥的铺路人生活。于是曾经的我一直以能够“跳出铺路人这个圈”为人生信条,日日夜夜盼望着自己能早点长大,早点建立“非铺路人式”的家庭。而今天我却要说改变宿命未必就要跳出铺路人这个圈。
    我,是铺路人的下一代,也许有千千万万铺路人儿女正怀揣着和我曾经一样的执著梦想,也许有千千万万的铺路人父母曾经也为儿女计划着这样那样的美好前途。然而他们中,我们中,你们中,也许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人面对外边社会大环境的世态炎凉尔虞我诈,不禁感慨万千,最终退而求其次回到我们父母耕耘的铺路行业,然而我总是心有不甘。这就是我所谓的“宿命论”。而今天我却要说我们铺路人子女宿命的定义未必就是苦涩枯燥单纯的,即便我回到铺路行业,我也会为我所从事的点点滴滴感到自豪感到光荣。
    从我懂事起,我的脑子里就被灌输我们的父母是辛苦的,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种地扫大街、铺公路,辛苦一辈子的观念。然而只要你立下似懂非懂的志向,家人就会感到些许欣慰。我不知道我的同龄人是否有和我有相同的遭遇,但至少我就是这样出生并成长在一个普通的铺路人家庭,相对好的一点是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至少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也许这已经算铺路人家庭中的幸福代表了),然而就从我父亲的笔下和口中,我知道千千万万铺路人他们辛辛苦苦干来干去,一年一年春去春又来,很少有人是轻轻松松可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的,聚少离多好像就是铺路人的宿命。我们家便是如此。铺路人这一特定人群中,无论岗位好坏与否,我猜想很少人会选择以工资多少为幸福标准,大多数人会以选择能否和家人合家团圆为幸福标准。
    铺路人的生活的确是艰辛的,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吧,可我从小就发现我们铺路人的家庭中老是缺少点什么,也许缺少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和”字吧,聚得少分得多,难怪家里多了些不和谐的音符,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吵来吵去不为啥。”说到底,曾经的铺路人工作待遇不高,环境较差,工作起来没有激情,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又怎能谈及和谐的生活呢?而如今,“十一五”成就辉煌,喜事连连,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家庭也更成熟了;或者说其实都在逐渐成熟,国家在变和谐,家庭也在变和谐。自从高速公路步入现代化高速发展时代,家里欢声笑语渐渐多了起来。听老爸老妈说,如今交通建设飞速发展,铺路人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也有了干劲,他们单位的职工文化生活也跟关丰富了起来,不光在2010年开展了“我在路上”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而且还开展了好职工、好媳妇、好家庭评比活动,努力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各单位均建立健身房或活动室,职工业余学习有阵地,娱乐锻炼有器材。职工演出的舞蹈《天路》获省局文艺汇演一等奖,乒乓球比赛获省局女子二等奖,出版了公路职工文学作品集《长路高歌》。
    交通发展了,铺路人的生活也好了。“十二五”,萌生着希望的春华,带着我们一起飞翔,飞翔在那无际的蓝天。
    在此,我想对铺路人家庭中的同龄人说一句话,理想只有经过冬的凝结,春的洗礼,夏的考验,秋的搏击,才会结出永恒的美丽。希望大家敢于回到父母曾耕耘的这片热土上,那将会是我们的强强联手、双赢共进,唯其如此,父辈的铺路精神才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系榆林公路局职工子弟)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