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期 第95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3-0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立足质量塑形象
----------西宝高速改扩建“五化”管理侧记      
新闻作者:记者 张智勇 通讯员 丁国宏
    去年8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五化”――“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理念,以此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
    今年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将贯彻“五化”管理提上日程。省高速集团在今年的工作会上也对推行“五化”管理提出要求。今年,管理处将“五化”管理写进工作报告,并结合项目建设具体内容,紧紧围绕“理念塑造品质、视觉展示风采、行为规范全员”的总体要求,着力于“五化”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目标由“近”向“远”延伸,影响由“内”到“外”拓展,品质由“量”到“质”转变,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早在2009年西宝改扩建项目开工伊始,省高速集团公司董事长靳宏利就提出将西宝改扩建工程建成“体现陕西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精品工程,反映关中民俗的样板工程,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的项目定位。结合工程建设实际,西宝改扩建项目管理处进行了开拓性延伸,创造性地提出“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打造示范工程;以严格质量控制为核心,打造精品工程;以景观规划设计为依托,打造人文工程;以群众安全出行为目标,打造幸福工程;以美化生态环境为主线,打造靓丽工程”等5项工程亮点。
    一年多来,项目管理处围绕这个定位和“五项”亮点,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然而,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项目定位、反映工程亮点,需要更新的理念支持。因此,在2011年西宝改扩建工程决战之年、开工路段的通车之年,管理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质量重形象,将把“五化”这一新的工程管理理念贯彻到项目管理中,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落实精细化实质,保障日常管理。以标准化为方法,精细化为措施,控制工序,细化标准,粗活做细,细活做精;重视预制构件生产、墩柱浇筑、桥梁架设、路基强夯和填筑、台背回填、沥青路面铺筑等主体工程精细化施工,制定68条质量精细化管理措施,严把材料关、组织关、工序关、考核关,努力将阿房宫立交桥和阿房宫高架桥等控制性单项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争创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今年是路面、绿化、美化施工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强调精工细作,保证工程局部和细节均满足技术要求,以此带动整体工程上档次,争创“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严格标准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工程质量“零容忍”理念,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质量工作要点》和高速集团《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加大施工工艺控制,全力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建设了一批“规范化管理、车间化生产、精细化操作、文明化施工”的预制梁场,将B-C02标和B-C03标预制梁场打造成为我省最大的生态示范预制梁场,确保工程出精品。
 
    推行人本化理念,促进和谐建设。加强项目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技术和服务水平,增强每一位参建人员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建设、完善人本化工程内容,重点加大对原有通道、桥涵的改造力度,解决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让沿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30年陕西交通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服务区、房建工程专项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并融入关中民风民俗和自然人文景观,充分展示汉唐盛世文化特色,努力创建人文工程。
提升专业化水平,拔高建设形象。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推行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大对施工、监理单位的检查和考核,切实提升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确保在有限的工期内工程质量达到最优。实施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重点突出绿化工程设计,使用彩色路缘石、排水盖板,充分实践“资源节约”、“人路和谐”的建设新理念,建设靓丽工程。
 
    加大信息化内涵,提升管理实效。全面实现质量、安全、招投标、进度、合同、信用管理等功能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施工管理。加大与相关科研单位的沟通协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开展《环氧沥青在混凝土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建筑垃圾在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关中地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等3项课题研究。力图用信息化手段和科技创新使项目管理再上水平、工程质量再上台阶、工程形象再上档次。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