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期 第95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3-0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学习雷锋呼唤交通文明
新闻作者:文 / 段国航
    从职业上来看,雷锋应该算是那个时代的一名交通人,他为那个时代树立了助人为乐的文明榜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我幼时的记忆中,雷锋同志的形象是坐在大汽车的驾驶舱内津津有味地学习《毛泽东选集》,或者拿着一把螺丝刀对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修理机械,背后停着一辆老式的大汽车。在我们开始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这个偶像人物和他旁边的大汽车,就已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于是,每到有解放军开着大卡车路过家门前那条马路的时候,我们一帮孩童总会兴奋地叫嚷着“雷锋叔叔来了!雷锋叔叔来了!”。现在回想起来,雷锋时代甚至包括自己的孩童时代,路上的车辆毕竟还是很少的,我们能看到的大汽车也就寥寥无几。于是,哪怕守着几米宽的马路,我们也能看到车辆是礼让行人的,人们过马路是坚持“一慢二看三通过”的,遇到腿脚不好的老头老太太过个马路,总会有比我们大点的学哥学姐或者一块儿过马路的大人们搀着的。那时候的交通秩序表现为扶老携幼、互相礼让,虽然简单,但很自然、很和谐。
    然而,时过境迁,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交通行为,不难发现,曾经优秀的文明传统正在丢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与交通文明不合拍的音符。公交车上,虽然语音不断提示着“文明乘车、主动让座”,但是老弱病残孕多半是无座,坐在位子上的都是些年轻力壮的小青年;红绿灯下,任凭交通协管员全力制止,饱受教育的年轻人依然是我行我素,顶着红灯决然前行;城市道路上,涌动的车流和你追我赶的驾驶员,公然不管分道线的约束,拼插抢道、违规超车,使得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城市交通更加拥堵……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我们纳闷了:如果这些怪现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愈演愈烈,这么下去,我们还有和谐交通可言么?
    在我的满腹疑惑中,三月到了,雷锋来了,街头各类学雷锋的活动开始多了,什么上街免费理发、修电脑,到敬老院扫地打扫卫生……形式多样、门类繁多。然而,您如果仅仅把这作为学雷锋的标准或者雷锋价值的体现,那就大错特错了。从雷锋精神的实质来看,雷锋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是非观念以及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一种普遍的公众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的凝聚,需要贯穿于和谐社会每一个角落。具体到我们日常的出行上,每个交通参与者的一次主动让座、一次遵守交规、一次文明礼让都可以视为学雷锋,至于主动扶老携幼、救危济困、疏堵保畅,那就更能体现大爱在心的雷锋精神了。在车流量陡增,人、车、路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需要和谐交通,更需要交通文明。
    雷锋,这半个世纪前年轻的背影,深深地影响了好几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想,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发展速度有多快,我们这个社会总需要一种博爱的精神,需要一种诚信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体系来重塑我们浮躁的身心。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三月,在全面唱响“和谐交通”主旋律的现在,每个人都应是雷锋的化身,如果我们仅把学习雷锋作为一篇新闻、一种炒作、一种哗众取宠的形式,而不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提升自己的品位,规范自己的言行,雷锋肯定会和老百姓调侃的那样“三月里来,四月里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我们所倡导的交通文化,也必然得不到传承和发扬。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