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速集团与西安市检察院一年一度的“检企共建”领导小组会议日前召开,这已经是双方第三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自2009年1月20日双方签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备忘录》至今,围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心工作,双方联合开展了“工地送法”、工地调研、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教育、课题调研、编印教育手册等系列活动,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领导重视 积极推进
2009年1月20日,经过长达半年的沟通商讨,经请示厅党组同意后,省高速集团和西安市检察院签订《备忘录》,“检企共建”共同致力打造廉洁高速,成立了由高速集团党政负责人和市检察院主抓反贪和预防工作的副检察长共任组长,高速集团分管纪检、建设、财务、人事的部门和市检察院有关处室组成领导小组。签字仪式上,靳宏利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形势,一方面,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他们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
两年多来,双方先后10余次共商廉政,6次深入建设项目一线参加有关反腐倡廉会议和开展调研工作。驻厅纪检组对“检企共建”大力支持,主要领导多次亲临联席会议指导工作,并于2009年5月在厅直系统内对这一作法进行了推广。
求实创新 务求实效
新的路子要走出新意,要“见疗效”。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充分考虑高速集团实际,研究确定了“三个转变”和“三个结合”。“三个转变”:指导思想由“监管”转变为“服务”,把监管改为以人为本,以诚相待,把监管对象作为服务对象,服务企业和一线人员;工作形式由“跑回来”转变为“走进去”,把传统的召集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从工地赶回西安接受廉政教育,改为组织检察官走进工地建设一线;教育内容由“等着问”转变为“主动问”,一改检察人员“官”面孔,从被动作答改为贴身的“望闻问切”,把艰深晦涩难懂的法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三个结合”:预防工作要密切结合重点工作,避免精力不足、人手有限、效果不佳,近两年的重中之重就是高速公路建设;密切结合关键岗位,紧扣项目管理队伍中带“长”的人员,即掌握一定权力的同志,以及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避免“隔靴搔痒”,形式主义;密切结合工作特点,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结合建设项目工作特点,见缝插针,选准时段开展工作。实践证明,此举收效良好。
真诚协作 互惠双赢
建设工地上不乏专家,谈起铺路架桥,头头是道,句句经典,但是一提起职务犯罪预防,却知之甚少。
省高速集团董事长靳宏利说:“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另外,检察工作有很强的威慑性,这是检察机关的优势。可以说,我们讲十遍廉政,不如检察院的同志在工地上转一圈。”
检企共建,就是为了打破专业、行业限制,让路与法相融,情与理相接,为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双方一拍即合,配合默契、协作流畅。截至目前,双方已经多次联合深入十天高速、连霍高速陕西境、渭蒲高速、西铜高速等8个建设项目一线,通过专题报告会、工地座谈、图片展览、现场调研等形式,把鲜活的预防职务犯罪知识送到隧道旁、桥墩下、梁场上,送到了管理人员的办公室。
联合工作组几乎跑遍了所有的路基、路面施工单位驻地。先后举办了5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会,3场预防渎职犯罪专题报告会,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览10余场,工地座谈15次,工地调研40多个点,问卷调查500余份,发放职务犯罪预防手册、传单2000余份,累计受教育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如今,各项目管理人员桌上都放着一本《筑牢廉政路走好人生路》的小册子,这是双方在去年联合编印的,精选了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廉政要求,克服传统教育资料厚重枯燥的不足,使得项目管理人员便于随身阅读。市检察院的同志提出建设性意见60余条,帮助高速集团先后修订完善管理制度近30项,有力推进了公司的管理规范化。
廉洁高速 成果初显
“检企共建”各项工作效果明显,反响积极。西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廖平认为,共建工作进一步加深了检察机关对高速公路行业的了解,对建设者的辛苦感同身受,在涉及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职务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将把握地更为到位,更为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司法的社会效果。
去年9月,由于高速集团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经理王登科被省政法委表彰为“预防职务犯罪先进个人”。集团项目管理人员对“检企共建”系列活动也感触颇深。检察院的同志深入一线,“以案说法”讲解职务犯罪预防知识,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帮助查漏补缺,很受一线同志欢迎。
目前,省高速集团正在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工作,认真总结制度创新各项亮点,把“检企共建”推向深入,随着运营路段增加,加大在运营单位开展工作的力度,着手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