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期 第59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7-1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基层单位如何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
新闻作者:文 / 余竹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既是一个单位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是其组织实施的领导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一个基层单位要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建章立制,要在“兼顾”上下工夫。一个单位和谐与否,同单位的自身建设状况、福利待遇高低有直接关系。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不同层次的人的利益差别过大,或者说“干的干,看的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这样的单位就不可能和谐,这样的情况若长期存在,必将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所以,单位领导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从全局着眼,从小处着手,向生产一线倾斜,向脏、累、苦、险岗位倾斜,兼顾不同层次人的利益,坚持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用一种健康的协调机制控制利益差别,用激励竞争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处理事务,要在“公正”上下工夫。公正是和谐的基本内容,构建和谐的内部环境必须努力消除不公、维护公正,处理事务不以感情亲疏论短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制度是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允许怎样做、不允许怎样做的规范。单位内部管理一定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一切事情按制度规定的办,按会议研究决定的办,决不可因人而异,厚此薄彼,不能有例外,不能让按照制度行事的人吃亏,更不能让违规行事的人沾光。就一个单位而言,在在涉及职工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领导者如果以个人的好恶论高低,以感情好坏作取舍,缺少应有的公正公平,那么,这个单位就失去了团结、和谐的基础,其结果必定是人心涣散、内耗严重,战斗力和凝聚力无从谈起;而单位领导者如果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个人喜好和私人恩怨,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职工就会认为“只要认真干,领导看得见”,就会感到单位就像自己温馨的家,自己就是单位的主人,那么,单位内部爱岗敬业,团结友善,自觉奉献精神就会蔚然成风,单位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会不断增强,职工工作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协调关系,要在“沟通”上下工夫。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通过适当的方式,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对于增进相互了解、协调内部关系显得特别重要。沟通是正确决策的基础。通过沟通交流,可以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长见识,避免因知识缺陷或信息盲区造成决策失误。沟通是搞好团结的前提。一个单位的人员,只有平时多交往、多沟通,彼此间了解的就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就能为在单位事业产生合作共事的基础。沟通是凝聚人心的纽带。一项决策是否正确,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能否得到职工的认同和支持,不仅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而且还取决于职工的支持程度。决策实施之前,通过有效的方式与职工交换意见,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有利于实现预期目标,达到甚至超出预期效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