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期 第59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7-17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御道”卫士
----------记乾县公路管理段十佳养路工程发龙      
新闻作者:文 / 刘骥良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仿唐长安城营建的乾陵陵园周长40公里,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当年分别筑有宽阔的御道。
    时光过去了1300多年,昔日的御道已经成为乾县公路管理段养护的S209省道的一部分。S209线的起点直指朱雀门下。也就是建在唐时御道的基础之上。公路路基的下面,就是当年只有皇亲国戚、文武官员下马步行方能进入的御道。对于平民百姓,那确实是一块可望而不可及的禁地。如今,这条御道却变成了连接法门寺的一条主要旅游线路。乾县公路管理段的“十佳养路工”程发龙就是这段路上的一名养路工。
    程发龙是“养路世家”。他父亲程全回解放初养护了34年公路,1983年退休后,程发龙又顶替父亲走上养路岗位,父子两代人至今已经养了58年公路。
    24年来,程发龙曾多次被乾县公路管理段和咸阳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生产者等称号,晋升为高级工,去年又被评为乾县段十佳养路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他勤奋工作、精细养管的结果。
    程发龙的责任路段划分到御道,这里的路况相对复杂,基本上全是坡道。存在着“三多”:旅游车辆多,垃圾杂物多,麦草车多。面对困难,程发龙并没有气馁,他起早贪黑,精心养护,坚持每天清扫路面,定期铲除路肩杂草,拣拾垃圾,修剪行道树,并针对不同的路段,不同的路面病害,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使路况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为过往游客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公路环境。他常说:“路面有了病害,就像我的孩子有病一样难受!道路顺畅了,我这心里才顺畅!”
    20多年来,程发龙把自己的精力和才智都用在了养路上,凭着一把铁锨一把扫帚,他填平了多少的坑槽,扫走了多少垃圾杂物,剪下了多少树枝,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长期艰苦环境的磨练,使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养路也养出了学问。不管是日常养护,还是洒油罩面,整理路容,他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合理安排,先难后易,确保质量,是道班有名的养路高手。
    2007年实行精细化养护后,程发龙注意在质量上下气力、在严细上做文章。如针对水沟、平台上麦草难处理的问题,他及时采用筢子、铁勾子等工具清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休息时,他总喜欢到御道旁的头道门土阙遗址前的夯土层上细细观察,想从中探索其1300多年仍然坚固耐用的秘密。他经常叹息道:这个遗址是我质量工作的一面镜子。如果我养护的路段质量能达到老先人这样千年如初的质量标准,那才算我的工作真的有成效了。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程发龙以自己的言行展示着公路人的良好形象。工作中,他经常碰到外地游客问路或遇到困难,程发龙都热心相助。有一次,一辆拉方便面的车辆在程发龙养护的路段翻车,程发龙看到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一同救助伤者,帮助司机整理货物,并制止了企图哄抢货物的群众,使事故车辆安全无损地重新上路。事后,司机拿出几箱方便面,非得要程发龙收下,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司机感动地说:“你真是乾陵御道上的好卫士啊!”
    在道班,程发龙积极支持班长的工作,为班长管理出谋划策。另外,他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对思想上有包袱的,程发龙经常出面引导,作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对家庭有困难的,程发龙也是一个热心肠,竭尽全力帮助。江苏籍的工人龚保安在乾县亲属少,母亲去世后无人帮忙。程发龙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协助,给他借东西、安排老人的后事,并从经济上给予资助,使他顺利度过了难关。因此,大家有事都愿意和他商量,程发龙也把同志们看成自己的亲兄弟。
    与程发龙几十年前上学的朋友,现在大多数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款了。其中一位挚友曾多次劝他弃工经商。他说:不是我不想发财!我这个人,爱上的事业就不能舍弃,天天能与皇陵前的御道相伴,我无比自豪,心满意足!
    如今,程发龙仍然每天以”御道”为伴,忠实地履行着御道卫士的神圣职责,用铁锨扫帚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