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我省第一条全路段大面积采用SMA结构沥青路面在永咸高速公路路面第四合同段试铺筑,经路面专家现场察看后认为:300米试验段木质素纤维添加工艺合理,混合料级配控制准确,路面表观平整、密实,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让人再一次感受了永咸高速的精细化管理的风采。
据永咸管理处处长米峻和现场技术总负责李爱国介绍:SMA路面的最大特点是沥青用量多达5.9%,普通沥青碎石路面沥青用量仅为3.1%,粗集料多,矿粉多达10%,普通沥青路面仅用5%,细集料少。由于SMA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占70%以上,粗集料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了石-石结构的嵌挤作用,交通荷载主要由粗集料骨架承受;沥青玛蹄脂填充了粗集料骨架中的空隙,因此在高温的情况下,SMA路面具有较强的抗车辙能力;在低温情况下,依靠沥青玛蹄脂的良好粘结作用和韧性、柔性,SMA路面又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SMA混合料采用了坚硬、粗糙、耐磨的优质集料,并采用间断级配,粗集料含量高,路面经压实后,表面平整、密实,又有较大的构造深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同时,雨后产生的水雾减小,噪音减小,行车安全、舒适,全面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功能。
为了确保SMA沥青路面铺筑成功,管理处从软硬件方面着手,组织专人编制《永咸高速公路SMA沥青路面实施细则》、《永咸高速公路SMA沥青路面指导意见书》等,各路面施工单位编制了《上面层SMA―16施工指导书》;从路面施工单位进场起,先后组织召开了有省内、外路面专家教授参加的SMA技术评审会3次,培训SMA沥青路面技术试验人员312名,机械驾驶人员198名。项目选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配置之高,在国内也非常少见,为项目又好又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强制要求使用混合料转运车,解决了施工离析难题;安装监控设备,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进行在线控制;对3种规格的碎石材料分两次水洗,对机制砂、矿粉、木质素和改性沥青等材料严把质量关,对添加的木质纤维素要求各路面单位另建加工车间;对原木质纤维素包装在多次试验基础上不断改进,按量改为小包装,使添加数量和剂量更为精确,添加方便,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采用的韩国SK沥青派专人进行了现场考察,确保沥青供应,并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原采用的在拌和场对沥青改性改为工厂化加工,现场派驻监理代表和试验检测人员,保证沥青的质量和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同时,管理处还与长安大学新型路面研究所、长安大学质量监控研究所、西安公路研究所分别签订了工程质量监控、施工机械等技术支持协议,并组成专家团,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理论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
试验路铺筑结束后,经省交通厅伍石生博士、长安大学韩森教授、杨人凤教授和永咸管理处负责人现场在成型沥青试验段察看,并现场进行渗水试验,均未发生渗水现象。经技术和试验人员抽检:标高、路面厚度、宽度和平整度均达到了规范和试验要求。

第一版
下一版 >
感受永咸精细化管理
----------永咸高速系列报道之二
新闻作者:文 / 安立广 李小鹏 王佳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