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期 第5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7-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志当存高远
新闻作者:纪 纲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中华民族之魂。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虽然,曾多次走过这个红色摇篮,但在建党的日子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还是第一次。“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不再只是文字上的诗情画意,而多了一份庄严,“枣园窑洞的灯光”不再只是脑海中迷人的夜景,而成为坚强与英勇的写照。
    延安市委党校郝教授向我们讲解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辉煌岁月》的报告。安塞县王家湾镇那座土窑洞,一个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在那里住了五十六天,面对敌机的隆隆轰炸,亲自起草了114份电报,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那是怎样一种雄才大略,怎样一种气吞山河的胸襟,多么震撼人心的大无畏气概,多么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我一直在想:是一种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激励着他?郝教授解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聚合起来就叫延安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党扭转乾坤,转败为胜,建立了新中国。”
    “志当存高远”。是一个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在支撑着他的信念,是一定要让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夙愿在激励着他的精气神。没有高远的志向,他们能经受得住长征路上吃草根,吃树皮,吃皮带的煎熬?没有高远的志向,他们能经受得了延安十三年没衣服穿,没鞋子穿,被飞机大炮撵得到处乱跑的窘境?没有高远的志向,他们能把那么多爱国人士感动得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没有高远的志向,老百姓凭啥用小米饭养育他们?没有高远的志向,斯诺凭什么能给他们写出《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没有高远的志向,他们能站在黄土高坡“望长城内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没有真正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红色摇篮的魅力,你就永远不会理解现在参观革命圣地为什么会人山人海,越来越火。走进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你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参观一处处红色革命旧址,你的思想会进一步升华;仰望一幅幅革命历史照片,你能感受到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感受到他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凝视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你能倾听到历史的回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猛然省悟。
    当更多的革命传统教育知识汇入我的脑海中,我的思想升华出沉甸甸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我觉得这五个字最庄重,最深奥,深奥得我必须用一生去解读,去体会;同时,我觉得这五个字很普通,很平实,平实的可以用每时每刻去实践,去兑现。
    因为,“为人民服务”就是高远的志向。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