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期 第59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7-3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永远的蜀道
新闻作者:文 / 李 虎
    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穿越古蜀道,通往成都平原的西汉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在七亩坪隧道广场,正在安装一座巨型雕塑,雕塑将人们展示了蜀道从古至今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展读雕塑,立即陷入了历史所编织的巨网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蜀道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数千年来,人们为何要在秦山蜀水中修建如此艰巨的工程?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当时如何完成这些奇思妙想?蜀道为何成为一条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它又催生了怎样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秦岭绝壁上的栈道遗迹中,我寻找着答案,又不断发现新的感动。
什么是蜀道
    历来有多种解释,有人说通往蜀地的所有道路都是蜀道。那么从成都到康藏地区的道路是蜀道吗?显然不是,那是茶马古道。蜀道的精确答案应该是由秦入蜀的道路,这一点,从李白的《蜀道难》中可以得到证实。历史上的蜀道有多条,汉中以北有阴平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以南有金牛道、剑阁栈道等。这些道路均以汉中为汇集点,以长安和成都为目的地。当他们穿山越水,把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连成一片的时候,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转变。
蜀道起源何时
    蜀道始建于哪个朝代?遍览群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蜀道起源于秦惠王伐蜀,到底是不是呢?悠久的历史,已经难以找到最初的起源。但是从出土的实物来看,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证据。汉中城固县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风格和中原基本一致,说明汉中和中原当时已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史载:“武王伐纣,蜀亦从之。”那么,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蜀道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蜀道的褒斜道北口就在今眉县境内,距离周人的发祥地周原很近,汉中、蜀地已经和周王室联系紧密,周幽王那个烽火戏诸侯的爱妃褒姒就是汉中褒国人。蜀道的起源或许也是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西南和中原联系日趋紧密,蜀道从羊肠小道逐渐发展,升级为南北交通命脉。秦惠王时,秦国已成为强国,有了统一全国的计划,蜀道必须满足大军通行,因此蜀道得到了改扩建,秦军进入汉中消灭蜀国,国力大大提升。关于这一历史的记载,充满传奇。秦国无路伐蜀,就送给蜀国五头石牛,里面装上金子。蜀人见了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就派五名大力士,带领士兵千人,把金牛拖到成都,形成了一条金牛道,史称五丁开道。秦军随后而来,消灭蜀国。故事形象地表现了秦国的进取精神和蜀王的昏庸愚昧。
蜀道对国家统一有何影响
    关中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后,蜀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秦国的蜀守李冰开凿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统一提供了物质保障。汉王刘邦龙起汉中,通过蜀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他的封地汉中命名新的王朝,影响深远。汉族来源于此,国际研究中国的学问叫做汉学。三国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了发展规划,以成都为基地,占领汉中,出蜀道,进军关中,复兴汉室。诸葛亮五次从蜀道出兵伐魏,最后病死在岐山五丈原。按照他的遗愿,他埋葬在蜀道旁的定军山。在他的心中,蜀道对蜀汉的存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失去蜀道,就意味着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王朝中,蜀道成为争夺的焦点,蜀道的控制权成为影响统一和分裂的重要标志。控制了蜀道就可能实现统一,反之则维持现状。历史上在这里发生了无数激烈的战斗,影响了民族发展的走向。因此,历代都很重视对蜀道的经营和开发。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南方长期控制蜀道,和北方对峙200多年。北周取得汉中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随后关陇集团结束分裂,开创了隋唐盛世。南宋多次在大散关击败金,蒙古灭金后,意识到蜀道的战略重要性。重点进军蜀道,占领四川,渡过金沙江,消灭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
蜀道上的艺术家
    蜀道开通后,南北文化迅速交融,从蜀道雄山秀水中走来许多文学巨匠。成都人司马相如擅长辞赋,是汉代的文坛领袖。我国诗坛双星李白和杜甫都和蜀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白的家在蜀道旁的江油,他以一篇《蜀道难》轰动京城,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在诗人笔下蜀道艰险异常,神秘莫测,充满无穷魅力。李白在一首送友人入蜀的诗里,十分传神地描绘蜀道的风光:“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升。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杜甫在长安生活十多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颠沛流离,辗转蜀道来到成都,历经离乱的巨大反差,蜀山蜀水的熏陶,使他的作品脱胎换骨,沉郁顿挫。今天,在成都杜甫草堂和西安城南杜公祠,人民还在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两座城市,一条蜀道,杜甫一路悲歌成国史。
    约200年后,21岁的苏轼和他弟弟在父亲的带领下,沿着蜀道向宋京汴梁走去,他们过褒斜谷、眉县横渠镇、夜宿凤翔驿、游览古长安。一路历险探幽访古,充满艰辛和趣味,极大地磨砺了意志,陶冶了性灵,丰富了阅历。他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他人生境界的一次升华,年轻的苏轼已经领略到世事的跌宕曲折,他以雪泥鸿爪来比喻人生的经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到汴梁后,他兄弟俩科考同中进士,传为佳话。后来,他写诗回忆此行:“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还有一位诗人陆游,当年“细雨骑驴入剑门”,八十岁时,他僵卧孤村,仍然梦回蜀道,奋力高呼“铁马秋风大散关”。
    抗战时期,石鲁从四川老家骑自行车奔赴延安,走的也是蜀道。他成功开创了“长安画派”,被世界称为“东方的梵高”。
    近年来,作家叶广芩深入生活,出版小说《青木川》,向人们展示了清新的秦风蜀韵。
    为什么从蜀道走来如此众多的文化名人?因为蜀道打破了地理界限,将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熔为一炉,它独特人文地理特质,给人以潜移默化的陶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巨匠由此诞生。
    随着新的秦蜀通道:西汉、宁棋等一批高速公路的建成,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新的蜀道文化将会开出灿烂繁花。
从蜀道到丝绸之路
    蜀道表现了人们打破封闭的意志和决心,丝绸之路则表现出中国人拥抱世界的勇气和能力。汉中城固人张骞从蜀道来,秉承开拓蜀道的精神,在西域出生入死近30年,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出使西域的外交使节。是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探险家、旅行家、外交家,是他亲手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国的交通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够走多远。从蜀道到丝绸之路,秦人越走越远。究竟张骞受到蜀道文化怎样的熏陶?以至于让他能完成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应该研究蜀道衍生出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学习前人不断探索前进的精神,使今天的交通事业发展的更好更快。
蜀道会消失吗
    蜀道绵延千载,在新的时代,它会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吗?民国时川陕公路的开通,人们告别了千年古道,水库的建设,使石门淹没水下,昔日的繁华古道如今野草丛生。蜀道就这样永远的消失了吗?不会,永远不会消失。古老的蜀道在新的时代正在焕发无限的生机,正在得到质的飞跃和升华,正在为新的交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修建的许多工程路线都取自古蜀道,它们比以前更宽,比以前更直,比以前更快,比以前更气派,它们变得让你有点不认识了。它们殊途同归,依然穿越秦岭,汇集汉中,连接秦蜀。它们是西汉高速、宁棋高速、西柞高速及终南山大隧道。这个时代正是蜀道建设史的一个高峰,陕西交通厅对陕南的交通建设给予重点支持,提出突破性发展的战略。两千年前,世界第一座隧道石门在蜀道诞生,两千年后,终南山隧道、西汉秦岭隧道等一批世界级工程相继开通,代表了当今最高的筑路技术成就,蜀道难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这就是永远的蜀道。
                   (作者系黄延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