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期 第59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7-3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最后一班客船驶离蜀河
新闻作者:文 / 图 刘贵棠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汉水流域旬阳县蜀河境内专线客船于2007年7月1日驶离蜀河,停泊于旬阳县城上渡口码头。至此,运行千年的蜀河航运宣告终结。
过往的荣光
    据资料显示,早在二千五百年前汉江蜀河就有了渡口。明、清两朝为蜀河船舶发展鼎盛期,在当时的落后生产力时代,舟楫之便为生产、生活起到了主要作用。蜀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北可取道西安,西到安康过四川,东行水路直达武汉,成为陕南东部进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人称“小汉口”。
    新中国第一艘蜀河客船于1977年10月投入使用,标志着蜀河有了水上专线客运运输。这艘客船最早被命名为“卫东五号”,由县轮驳船队所辖,1993年更名为“旬航五号”。担负着蜀河镇至沙沟火车站的客运运输任务。从蜀河镇到沙沟车站相距15里,过去蜀河公路不畅,旅客全部从火车出行,而去火车站需要乘坐客船,这段水路运输也就成了连接两地通行的必经之路。
    90年代,随着进城打工的民工人数增加,春运期间,客船一天要来回跑3趟,6个单边。加班加点地输送旅客,此船核载268人,趟趟爆满。平时每逢节假日,在外创业的蜀河籍工作人员大量拥入蜀河镇探亲度假。蜀河镇水陆运输便利,人文历史悠久,近年渐成旅游佳地。
    这段航道不但人流量大,货物运输量也不小。每天早上开班时仅大肉就要装4千斤左右,要码大半仓,这些大肉由船舶装运到沙沟车站上火车。贩运队将鸡蛋、大肉、木耳等物品贩运到十堰、襄樊,接着他们又将江汉平原的工业品、小百货、日用品又源源不断地贩运到蜀河。这种日复一日地长途贩运,不但满足了汉江沿岸的物资需求,而且为繁荣蜀河地方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镇的发展和繁荣与蜀河客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蜀河班船的员工除了担负起旅客运输外,还积极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70年代信息传递靠的是摇把子电话、书信和口头捎信,有很多人请船员捎书带信,请船员办事,船员都不计报酬去承办。
    “旬航五号”开航30年来,未发生一次安全事故,多次被公司及上级部门授予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先进集体。前任船长1991年获得了全国内河交通安全金帆奖。该船98年度被陕西省航运局授予省局“文明示范窗口”,为旬阳交通运输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个时代的结束
    2007年6月下旬,当蜀河客船要驶离蜀河码头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群众不约而同地前往蜀河码头探视这艘平常而又让人怀念的船舶。
    赵宏旺是土生土长的蜀河人,当他听说蜀河班船将驶离蜀河码头时,很是感慨:“蜀河客船和我有很深的感情,船从蜀河码头消失了,我心里不舒服。”
    30年啊,这艘船曾经承载着驾船人的辛酸历程,也承载着蜀河境内4万余人的风风雨雨,还有南来北往的官员、政客、商人、文化名流、平民百姓……2001年法国投资商沙兰先生因到蜀河石板厂考察石板开发项目,乘坐蜀河客船时,还特意在船上拍照留念,他竖起大拇指感谢船员给他提供优质的过河服务。
    近年来,随着道路条件不断发展和改善,旬阳境内的水运运输已逐渐衰落,加之蜀河电站的建设,蜀河航道2006年10月封航,蜀河班船的客运运输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蜀河航运的终结,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铺开,渡口两岸人民乃至整个三秦大地都已经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蜀河需要的不仅仅是通达,而是腾飞!(作者系旬阳县运输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