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期 第59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8-0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安放心绪的私密空间
新闻作者:赵春林
    每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常常为其文中所载之逸境感染,不免想之往之。久居城中闹市,为其奔碌喧嚣所困,总是寻思着有一处静谧的私家空间,不用高挂“请勿打扰”的免战牌,消消停停地安放自己的心绪。一份小菜,一壶清茶,一盅薄酒,二三好友,坐而论道;或独饮独酌,细品《圆觉经》,心念俱为佛境;甚或出格一点,携一红颜知己,于窃窃私语之中感悟那纯情挚爱的升华。
    寻觅这样的幽境的确很难,等待这样安之若素的心境又是更难。然而,在人声鼎沸、高楼林立的闹市中,这样的地方居然也有。
    七月七日,正值小暑,连日的阴雨在这一天云开雾散,天蓝云白,雨霁之后的空气湿润而清新。沿着西大街宽阔的街道,驱车挤出西门,便走出西安古老的城墙。从西关正街西行,无暇顾及两边林立的店铺,鲜亮的广告,眼前豁然开朗起来,已然来到西稍门十字。西稍门十字西南方,中环酒店东侧有一小街,略有蜿蜒之势。行数十步,右侧有一院落,面北而立是一所古色古香的中式门店,门店两侧,两行青竹一字排开,绿竹掩映之中,隐约可见竹帘半落,帘后人影绰绰。人未进店,已觉幽雅之趣。这就是我在闹市中苦苦寻觅的静心安神之所――食尚品阁。
    店门通体透着一个静字。立于店门阶下,仰观“食尚品阁”木质牌匾,有一种身临禅门的仙家之气。在抬脚进门的那一时,你可能会有片刻的犹豫,可能会自省自心一下:从闹市里带来的浊气是不是会与里面的清幽之气发生冲撞?冲撞过后会身心俱洁吗?《红楼梦》中贾宝玉站在妙玉门前时,一定是这种感觉。
    带着这种涤荡身心的感觉,我走进店门。迎面扇形的玄关,似乎借着微微熏风,令人无所察觉之际,将身上浊气轻轻吹拂纷纷跌落于身后。在展开的扇面上,竹节刻出的浮雕,凸现出几行古朴的文字:
    进门――求个食道
    厨艺――吃个门道
    选料――用个地道
    价格――讲个厚道
    生活――品个味道
    ――食可道,非常道。
    初识之下,好像是对食文化的阐释;细品之中,却字字透着生活的寓意和人生的哲理;再读之后,于字里行间能够体悟到天地人三元归一。儒之所以为先,乃以仁德治天下;佛之所以广布,乃以慈悲度众生;道之所以为用,乃以自然为师法。这样的玄关题词,不能说其惊世骇俗,却也道尽人间真谛。
    绕过玄关,一色青砖砌墙,木质窗格,纯正的中式风貌尽入眼帘。侧身右转,下了台阶,小巷弯弯,曲径通幽,竹帘低垂,微光清照,若隐若现。帘内人喁喁低吟,杯盏轻碰,浅斟小酌,幽思清发;帘外人缓步轻移,闻声旁顾,若有似无,生怕惊醒一帘幽梦。在曲径回绕中,镶嵌着九个独立超然的小品式的卡座,或一人独饮,或二人对酌,或三五好友小聚,皆能各自成趣,尽得其情。在卡座的另一侧,有各自独立的大餐包厢,装饰同样古朴典雅,是雅士高人招待贵宾的地方。一席圆桌,免去了高低贵贱之分,惟有餐巾的折叠方式得以区分主宾陪坐。
    食尚品阁的核心,五大菜系,近二百个菜品,关键词――食尚、品阁。我不是美食家,虽然孔先生说“食色,性也”,但我仅会“吃”,而非会“食”,食之成“性”是要有一番功夫的。墙面上,悬挂着五个牌匾,一手秀而劲的行楷讲述着五大菜系的渊源出处,颇显书法功底。据知情友人介绍,这是店主奇鹤老爷子的手笔。书香门第,书香子弟,令人钦羡。明月之下,岂有亮星,所以我还是自知之明为好,暂不将奇鹤的绝妙文字在这里录出,一方面是我力不能及,恐怕折污了这一篇好文。另一方面留点余地,借此吊吊胃口,也能为后文留下空格。
    写到这里,辍笔有些陡然,而我已觉江淹才尽。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处与众不同的“世外桃源”,以不出世之身而能尽得片刻出世之心。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民居,是为“避秦乱”而隐居桃花源。今天,在喧嚣的城市中,为避“情迷心乱”,求得一g净土,一处雅居,不必求田问舍,远涉山水,我竟也找到了一个可去、可憩、可清、可静、可雅、可幽、可食、可饮、可聚、可乐的幽静的私密空间。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