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期 第60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8-1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扬帆踏浪立潮头
----------记白河地方海事处处长陈昌龙      
新闻作者:文 / 刘存洲
    美丽的汉水蜿蜒而下流经陕鄂交界的白河县,江南岸一幢天蓝色三层楼房,是海事处2005年新建的办公大楼。远远望去,它像一位忠诚的士兵,守候着汉江,为船舶保驾护航。“只要有决心,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是处长陈昌龙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1963年,陈昌龙出生在国定贫困的白河县冷水镇瓦屋村。1989年从部队转业安置到交通局,2000年11月下派任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副所长,2005年初调县海事处任处长。他踌躇满志,以军人特有的硬朗果敢气质和大无畏精神,毅然点起了“三把火”:筹建海事办公楼,解决多年无正规化办公场所问题;改革内部管理,改变用人机制;大力宣传航运海事法规,提高海事知名度,打开“走出去”的大门。他多次向县交通局、市海事局汇报,争取省航运局专项资金75万元,用8个月时间盖起建筑面积719.8平方米的海事办公楼,购置了电脑、空调和办公桌椅,彻底摆脱了长期困扰的办公问题。紧接着出台了《聘用工作人员职责目标考核管理办法》,一改过去人管人为制度管人,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上进心和能动性。通过新闻媒体把海事推向社会,通过大量的宣传,老百姓的认识加深了,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了,海事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工作环境大为好转。“三把火”为白河海事工作照亮了宽广的大道。
    “谁在安全上出问题,我就和谁过不去”,陈昌龙深知全县水上交通安全这付担子有多重。他凭借多年交通工作积累的经验,深入渡口、码头一线,与班子成员一道,研究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现场管理,加大海事行政处罚力度。2005年9月,他争取省海事局10万元专款,购置安全巡查车辆,又自筹资金购置数码摄像机充实了海事安全监管设备。2006年春节海事人员不放假,坚持安全巡查。他对违章船员主张以教育和纠正违章行为为主,而对严重危及水上安全的人决不手软。2006年10月,冷水镇两艘采沙船擅自违规施工作业,分别被处以1万和2万元的重罚,在全县水运业引起震动,对船员起到警示作用。白河县汉江航段49公里,均属界河航区,他主动与湖北郧西县,郧县海事处联络,签订了《界河联管协议书》,消除了地方保护的壁垒,稳定了两省三县60公里“三角地带”的水上安全秩序。
    “谢谢你们救了我”,说这话的是旬阳县人孙全新和李洲。2005年9月30日深夜,他俩与3名同事在淘金船上,被洪水冲走。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命令,陈昌龙带上同事李保山,冒着大雨驱车来到离白河县城40公里的冷水镇星义村,召集12名水上抢险突击队员,开着4艘小机船在江面上奋战2个多小时,成功将流失的价值百万元淘金船截获,救起船上5人。第二天,在城关镇河街,又与海事人员、抢险队员一起,转移被困居民200名,赢得群众和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别看他长得敦实,性子急躁、脾气差,却有一颗善良的心。2004年他负责包建西营镇高桥村,他积极和省上有关部门联系,为村里争取资金10万元,用于修建人畜饮水工程,个人向特困户、五保户捐钱捐物总计2500元。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