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期 第60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8-1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阿德的修路情结
新闻作者:唐建安
    阿德1993年从省公路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本县交通局公路站工作。阿德的家乡是秦岭山脉中的一个山区贫困县,做什么都靠肩挑背扛,交通条件十分落后。阿德上公路学院的初衷就是要改变家乡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淹脚的落后状况。
    阿德上班了,条件很简陋的办公室里加上他只有七个人。一个月很快过去了,阿德的工作就是随站里的同志到县公路上察看。天天只是看,却不见修路,阿德急了,去找站长询问:为什么公路站掌管着全县的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而现在却不修路呢?站长告诉阿德:“县里穷,只能维持大家的基本工作,哪来的钱修路啊?”修路的心愿无法实现,无助的阿德决定出门打工,一来增长自己的实践经验,一来等待县里修路时机。
    七年的时间里,阿德去过广东、广西、新疆、四川、甘肃等地,上过四级路、三级路、二级路和高速路,干过技术员、工程监理和项目经理,月工资不断地增加,但阿德的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惦记着家乡的道路。
    2005年7月的一天,阿德意外地接到家乡交通局局长的一个电话,局长讲了家乡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告诉他县里决定全面建设全县的道路,目前最紧缺的是修路技术人才,希望阿德能回来。阿德听后,欣喜万分,立即辞掉了高薪工作,很快就回到了家乡。局长对阿德说:“回来的工资只有你在外的七分之一,工作也会很累,你要做好思想准备”。阿德说:“我回来就是为了完成我为家乡修路的心愿,再苦再累我也认了”。
    县里在上级的支持下,争取到三条县道的油路改造工程,阿德被安排承担三条路的前期规划设计任务。阿德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上在外的实践经验,白天上路踏勘,晚上加班做资料,终于,阿德不负众望,在年底完成任务,并通过了上级评审。
    2006年春天,三条油路同时开工,阿德又担任了三条路的技术负责人。每一处路基补强,每一处挡坎和涵洞工程,每一处水泥稳定沙的配合比和厚度,都必须经阿德去验收,否则他都不予记量,工地上的人都称他是“黑包公”。为严把油路面的质量,他不辞辛苦,顶着烈日,站在摊铺机上测温度和路面层的厚度。一次不慎,他跌倒在一百多度的油面层料里,手臂当时就烫起了泡,但阿德没有休息,买来烫伤药在工地上边治疗边监管。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阿德负责的三条油路全面竣工,由于工程进度快、质量高,全市通乡通乡油路现场会在阿德他们县里胜利召开。
    在一些人的眼里,阿德是个“怪人”,放着高工资不拿,舒适的生活不享受,偏偏跑回来吃苦受累。阿德才不管这些,他跟妻子说了自己的“小算盘”,等到家乡的公路实现二级化、油路化、水泥硬化之后,他要和妻子、女儿一起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作者系汉阴县交通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