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春节,怀着回家过年的激动心情,我回到了故乡宝鸡市扶风县,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佳节、共享亲情之乐。
农村的新年,是孩子们的天堂,总是充满了热闹、喜庆和欢笑。崭新鲜红的春联、不绝于耳的鞭炮、走街串巷的人群让我的记忆又回到了童年,无比轻松喜悦。在享受年的温馨、年的欢乐、年的幸福的同时,我走访了村里的亲戚朋友、乡村干部,亲身感受到党的“三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发现了农村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扶风县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关天规划发展核心区,毗邻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久以“青铜器之乡”而著称,佛教圣地法门寺在世界享有盛名。全县总面积720平方公里,辖8镇169个行政村44万人,是陕西省农业和旅游大县、教育名县。近年来,全县抢抓国家实施关天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解放思想、项目带动、创新引领、富民优先“四个第一”坚定不移,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经济、农民增收、城市拓展“四大突破”加力提速,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民生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又快又好的历史时期。
纵观家乡突飞猛进的发展,我欣喜之余,也引发了一些深沉的思考。
农民收入确实有了较大增加,但单纯依靠种田仍然不足以达到致富的目的。调查中发现,去年全县共实现生产总值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增长4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774元和5159元,较上年增长16.5%和20.4%。显然,农民收入增幅很大,但单靠种田依然远不足以达到致富的目标!事实上,据了解,由于家乡水利灌溉设施还不健全,农民种地只能是靠天吃饭,特别是遇到旱季,大多数农户亩产都在大幅下降,这样,纯粹靠种田所得还要打折扣。加之大量的工业征地,传统观念中的“保命田”已经越来越失去本身的意义,发展非农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
农村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上学出路难、看病费用贵仍然是农民的心头之患。虽然村里所有学生都享受着“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减轻了家庭供养孩子上学的负担。并且当读小学都是走读,学生一日三餐在家吃饭,生活费用很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家长的积极性。然而,进入高中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住读,生活费用又成为家长的负担。特别是面对高校毕业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民发现即使孩子考上大学也很难找到工作,与其花钱不如早点挣钱,孩子们刻苦读书、发愤成才的动力大为削弱。医疗卫生方面,村里有2个私人诊所,村民小病可以不出门,而且药费便宜,服务态度热情,但一遇大病,就面临离县城远、药价虚高、人情淡漠的困境,许多家庭都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鲜活例证。目前,全县已经普遍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乡的老百姓热切盼望农村合作医疗春天的早日到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阔别多年,这次回乡我满眼看到的都是鳞次栉比的新房,屋子装修得非常考究、得体,不少家庭还安装了土暖气或空调,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90%的家庭收看上了卫星电视,198户安装了电话。村庄道路四通八达,全部进行了硬化,村里随处可见跑运输的大卡车、小轿车、农用拖拉机。但目前,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此外,村里还没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培训基地,学校、卫生所的硬件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市场经济、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开始在农村落户安家。第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致富途径越来越广。开阔了视野的人们纷纷离开家乡,涌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城市,投亲靠友,寻找自己的致富途径。很多人也因此而致富,不少人还成了百万富翁,挣得少的每年也能有5000元收入,大大超过在家种田的收入。第二,农民的计划生育观念在增强。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独生子女实行奖励政策,并采取措施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农民见识的增长,农民的计划生育观念在逐步增强,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不需要再采取强制措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也成为大多数农民的共识。第三,农民婚丧嫁娶有从简的趋势。现在农村姑娘的择偶标准也开始发生改变,从原来的倾向人品好、老实可靠逐渐转向偏爱有本事、会赚钱,能力标准逐渐代替道德判断!而且婚事从简,因为他们婚后或继续打工或想办法呆在城镇,往往在家置办很少东西,也不盖房,双方的亲戚朋友吃顿饭就算完成了仪式。丧事也更多地趋于经济考量。现在村民评估一个人在村里的地位往往不靠这种排场,而更多地看他会不会赚钱。市场经济正在悄无声息中开始改变农民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
农村基层民主有了一定发展,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任重道远。据我了解,自村“两委会”换届以来,村干部把树立良好形象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积极规范工作行为,做到重大村务由村民做主,具体村务由村民负责,各项村务由村民监督。村里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进行把关,凡村里的一切开支费用都由理财小组成员把关,并且对村级财务进行公开,做到一季一次。每年还要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向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合格四个方面格次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上报镇党委,并与村干部的任免、工资奖金挂钩。
短短一周的调查,我充分感受到,中央这几年的农村政策确实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农民也确实得到了实惠,公共财政的阳光已经暖暖地照耀到了农民的身上!但我也深切体会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农村的解体和市场经济观念在农村的确立,是涉及几代人的内涵丰富、复杂艰巨的社会改造行动,虽然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但这种过程却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