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121公里的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是穿越秦岭、沟通关中和陕南经济区的第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线桥隧占总里程的56.5%,工程技术复杂,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难度大。西商高速是2008年国家保增长的大环境下开工的项目,管理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动态设计理念,经常性开展设计优化质量回头望,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将打造精品路、环保路、景观路、安全路和科技路落在实处。
桥梁隧道安字当头
在西商高速公路建设中,为确保桥梁、隧道结构物安全和施工安全,管理处始终坚持动态设计理念。
项目部分桥梁位于湿陷性黄土台塬区及水源保护地,为防止水源地水体受到污染,防止桥面水散排冲刷桥梁岸坡,造成边坡失稳,危及桥台安全,对全线部分桥梁桥面排水进行优化,采取集中排放方案,设置事故蒸发池,同时对位于黄土台塬区的所有桥梁,第一跨及最后一跨设置集中排水,桥台两侧增设急流槽,以防止路基桥梁排水对桥台造成冲刷。
穿越秦岭山区峡谷段,山势陡峭,加之桥隧比例高,桥梁墩台大多位于陡峭山壁上。为确保岸坡稳定,保证桥梁安全,管理处会同设计单位相关专家现场勘察,对桥梁岸坡防护进行了动态优化设计,如对部分基底岩石破碎、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或台前安全距离较小的桥台,采取基础加深至完整基岩面,保证台前安全距离,并增加竖向、水平锚杆及钢筋网面等措施,确保桥台稳定。对部分墩台之间,墩墩之间存在安全隐患的山坡增加挡墙、锚索(杆)框架梁等防护,对位于山坡上的墩柱采用设置栏石墙、柔性防护网等防护方案,以防止落石对桥梁造成损坏,危及桥梁安全。
为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将全线互通式立交匝道桥的独柱墩统一优化为双柱墩或采用双支座。对于较高的桥梁岸坡及隧道边仰坡,坡面采用清理或锚固危石、挂设柔性主动防护网、增加锚杆框架梁,坡底增设拦石墙的防护方式进行处治。在临河段桥梁台前锥坡基础及冲刷线以下锥体采用片石混凝土防护,其余采用浆砌片石防护,防止汛期洪水冲刷桥台。为防止河道中墩柱受汛期洪水水流携带滚石等漂流物冲撞,影响桥梁耐久性,增加了河道内墩柱防撞设计。
在隧道工程设计优化中,根据各隧道洞口测量放样及现场实际地形和地质条件,本着“早进晚出”、“少开挖”的原则,对隧道的明暗洞交界位置及进洞方案进行了优化。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级别与原设计不符的情况,及时对围岩级别进行调整,并优化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地质情况,对岩体破碎隧道洞顶边坡,采用锚杆加固等措施,确保后期运营安全。同时,结合洞口实际地形、地貌,对洞门形式进行了优化,尽可能采用削竹式和直切式设计,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
路基边坡攻克顽疾
湿陷性黄土是筑路遇到的一大顽疾,为确保路基工程质量,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多种病害的发生,通过对秦岭北段湿陷性黄土段路基清表后的地貌、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多次邀请省内岩土、路基方面的专家现场踏勘,充分论证比选,针对不同区域地质情况确定了黄土台塬湿陷性黄土路段路基,无论挖、填基底全部采用强夯处理。山前洪积层卵石土路段,卵石土与黄土交界处,填筑前开挖台阶,采用强夯对台阶进行处理,并对黄土部分全部进行强夯处理。秦岭南湿软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清表后直接填筑硬质块片石处理,处理厚度为40~60厘米,块片石直径大于30厘米,局部软弱层采用抛石挤淤处理等方案。通过长时间观测,有效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不均匀引发的路面病害。同时因地选材,路基填料分别采用了灰土、砾石土、弃渣、开山石、砂砾等,有效的调配资源,确保路基填料质量的同时节省了投资。
本着安全、美观的原则,合理优化了全线的边坡防护。多次组织设计单位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专家就路堑高边坡存在问题以及防护和治理方案进行了排查、论证,相继明确路堑高边坡治理和防护方案以及综合排水的优化方案。将路堑边坡绿化施工方案优化为打孔植灌木防护,苗木选用小冠花、紫穗槐、紫花苜蓿等。将原路堑边坡拱形骨架和锚杆框架梁防护优化为砾石土和石质坡面采用植生带生物防护,土质较好坡面采用打孔植灌木生物防护,不但因地制宜有力提升绿化效果,还节省了工程投资。路堑碎落台增设行道树,树种配植选用高大落叶或常绿且具有观赏效果的乔木,搭配栽植观赏性的小乔木,营造乔、灌、花立体植物群落景观。
路面机电提质降本
为了提高路面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路面工程设计优化中,将底基层边部的砂砾填料变更为水稳材料全宽铺筑。超高段外侧硬路肩处级配碎石调整为ATB-30下面层全宽铺筑,将填方路段路肩边部干砌免烧砖调整为水泥砂浆砌筑,并对免烧砖规格尺寸予以统一要求,提高了路肩的整体稳定性。为提高混凝土桥面与沥青铺装层粘结力,桥梁、通道及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顶面采用凿毛处理。为提高收费站路面质量,在收费广场路面26厘米水泥混凝土板中加入钢钎维,调整为26厘米铣削钢钎维水泥混凝土板。为增加中面层的抗裂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力,加强中面层的封水能力,在特大桥梁、长大纵坡处、互通立交匝道桥中面层AC-20沥青混合料中添加2‰的聚酯纤维。
从施工准备阶段管理处就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仔细审查施工图纸,对图纸中出现的遗漏、差错或互相矛盾之处,现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方案优化。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对全线2座200米左右的隧道取消了照明,对全线7处变电所设备变更为组合式箱变,节约了建设成本。从人性化角度充分考虑运营需要,核减了西安分中心大屏幕监控显示系统数量,取消所级道路监控,将岭底隧道、黄沙岭隧道照明系统优化为亮度可调的LED智能控制系统,既节省了投资,同时保证行车安全。并结合运营全面优化了收费站的ETC、自动发卡设备,取消了原治超站,同收费站联合设置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