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期 第106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4-2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战斗在秦岭进山口
新闻作者:文 / 苏月华
    西商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沪陕线在陕西境内的重要路段,是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快速通道和交通大动脉,也是穿越秦岭、沟通关中和陕南经济区的第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大通道。项目横跨关中平原沟壑地带和秦岭山脉两大地貌单元,关中平原段多为湿陷性黄土区,冲沟发育,秦岭山区段地质构造复杂,山高陡峭,岩石破碎。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全线桥隧比例高,桥梁总长49.2公里(双幅),隧道总长19.2公里(双幅),桥隧占总里程的56.5%,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难度极大。
 
挑战新纪录
    秦岭山脉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史记》记载:“秦岭天下之大阻也。”西商高速秦岭进山口的第9、10两个合同段,由于地势险要、场地狭窄,第9合同段只能在进山口设置的一个预制梁向山内架梁,需要穿越3个隧道,7座大桥;第10合同段更是在现浇箱梁上和隧道内设置梁场,该合同段内工程有特大桥1座、大中桥6座、隧道3个、棚洞3个,施工任务异常艰巨。
    西商项目第9合同段地处秦岭北坡峡谷山口段、山高坡陡、施工作业面狭小。虽然在山脚下设置了预制场解决了制梁的问题,但架梁问题始终是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管理处数次邀请省内多名桥梁专家现场踏勘研究,先后设计了三套提梁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比选,决定采用以钢管桩和贝雷架组合制成提梁门架,将预制箱梁从山脚平移至山顶桥位处,再采用架梁工艺把梁安装就位。但采用钢管桩将梁提高至36米高度且横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在挑战面前,管理处和施工单位现场踏勘,委托长安大学进行精心计算,组织专家论证,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准备,5月25日提梁门架试吊成功,经观测,各项监控数据均在计算允许范围内。2011年5月31日,随着架梁机将一片长41米、重达160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稳稳地架设在西商高速k47+175大桥的两个桥墩上,标志着我国最高的提梁门架运送首片百吨箱梁成功,刷新了国内采用提梁门架纵向提梁的新高度。
    第9合同段提梁门架运梁成功,有效解决了项目施工最大的难题,保障其余工程顺利推进。方案思路新颖、科学合理,为日后国内同条件桥梁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战黑风口
    西商高速LJ-10标段工程由秦岭进口延伸至秦岭山深处峡谷地段,当地人称黑风口。施工范围内桥隧相连,项目管理处与施工单位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和帮助,创造了搭设40米高现浇支架,在桥面上制架梁和隧道内制梁的两项奇迹。
    由于没有施工场地,该标段经理部建在半山腰上。在“V”字形的峡谷内,桥墩施工、项目部驻地时常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项目部驻地的钢板房,曾多次被八级以上的大风吹倒。标段桥隧相连,沿线悬崖峭壁,全线找不到一块预制梁场地。40米高现浇支架的搭设,在现浇梁上预制梁,尚无成熟经验借鉴,西商项目属首次实施。
    经管理处同通施工单位研究,并寻求长安大学等技术支持,最终形成灞河一号特大桥现浇梁支架的实施方案。在灞河一号特大桥9至15号墩之间,搭设长240米,高40米,宽36米的现浇支架,然后在现浇支架上设置预制场,进行预制梁施工。为确保工期进度,两联240米,全部搭设,不倒用。每跨40米、41米中间设置两个临时支墩,全标段设置临1至临8共8个支墩。临时支墩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采用万能杆件4拼拼装,为确保40米高度支墩的稳定性,设置直径19.5毫米钢丝绳八字缆风绳对支架进行临时固定。为确保牛腿预埋盒位置的准确性,保证安装顺利,加工牛腿时,在模具上加工,预埋盒上下相对位置的固定,均套在牛腿上焊接成整体。对跨越九灞公路地段,搭设安全防护通道,保证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跨越灞河地段,支架基础嵌入在坚硬的河床岩石中,防止基础冲刷、淘空,影响地基承载力,同时对河道修正,确保洪水季节,水流对支架的冲击。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现浇支架搭设完成,2010年6月15日,第一联箱梁混凝土成功浇筑,9月25日,最后一联箱梁混凝土浇筑完成,随着梁场建设工作的完成,在桥面上正式开始了预制箱梁。在高达40米高的现浇支架上设置梁场,预制40米箱梁,解决了场地的限制,加快了施工进度,将为国内同等条件桥梁梁部施工成功的提供了实践经验。
    由于施工空间大部分是隧道、棚洞、特大桥,没有平地预制梁场的限制,加上冬季施工,施工地风大雨雪天气多,梁体的保养费用大。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在灞河三号隧道内设置梁场,隧道内制架梁预制5、6、7号桥20米、30米箱梁共145片的制梁方案。灞河三号隧道为三车道隧道,净宽14.25米,净高8.045米,横向布置两排台座,中间留一条运梁通道。三号隧道左洞全长373米,布置16个台座,两台简易5吨龙门吊,两套半模板,吊重80吨的龙门吊两台。三号隧道右幅,全长361.5米,设置吊重80吨的龙门吊两台,确保提梁作业,天车上带吊重两吨电动葫芦,满足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拆除等工序有效运转。隧道预制梁摆脱了气候环境的限制,满足了灞河7、6、5号桥节点工期进度要求。
 
安全永至上
    在如此复杂的地段修路架桥,如何确保安全生产时对所有建设者的一次重大考验。西商管理处在推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的同时,要求施工单位配足现场专职安全员,对重点工序实行全过程监管,所有施工标段严格执行周一安全讲话、月末安全大检查制度,开展“班前安全质量宣誓”活动,对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开工前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培训,根据本专业、本工种的特点,实现安全操作、安全防护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能力和技术知识要求,在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典型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加强了特种设备鉴定和特种人员培训、取证上岗,项目部经过蓝田县安监局组织进行特殊工种人员培训取证达65人,灞河特大桥有大型塔吊10台,16、25、35吨吊车3台均经过西安市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局检验通过,操作司机均持证上岗。
    管理处还组织专项人员对高边坡的开挖及危石的清理都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进行清理,在靠近九灞公路的一侧设置拦渣设施,确保九灞公路行车及行人的安全。近九灞公路的山坡清理危石时安排专、兼职安全员对九灞公路进行暂时的封闭,对专、兼职安全员配备对讲机,待确认危石清理完成后,及时的对路面进行清理并对车辆进行放行,并要求专、兼职安全员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疏导,确保车辆安全快速的通过危石区域。对临近隧道洞口的公路地段,为预防洞口开挖,危及行车安全,进行专项安全设计,搭设了由工钢、钢板组成的安全防护通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临时设施的安全技术鉴定、检查验收制度,控制安全的风险。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