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期 第107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5-0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劳动的印记
新闻作者:文 / 胡茂全
    在县城买房定居之后,我想把母亲从乡下接来一起住。临出村子那天,母亲依依不舍地向左邻右舍道别,在一片去城里享福的祝福声中微笑着上了车。
    白天,我忙着上班,儿子要去上学,妻也去外地出差了。为家庭儿女操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面对超大屏幕的液晶电视里播放的精彩电视剧,却哈欠连连,她很不习惯大白天的这样浪费电,觉得日子不能过得这么糊涂。母亲不会用遥控关电视,直接把插头拔了,将地板拖了一次又一次,把厨具擦了一遍又一遍,却依然不肯停歇,又将我准备扔掉的旧衣服破袜子找出来,戴上老花镜缝缝补补。
    我下班回来,还未进门,就闻到一股久违的饭菜香味,馋手还未等伸到盘子里,早被母亲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嗔怪道:“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还改不了这坏毛病,也不怕你儿子笑话!”有母亲相伴的日子里,处处充满慈爱的叨唠,透着温暖的亲情。
    周六,我由于头天晚上赶稿子,所以睡得晚,早上正在补觉。忽然听到母亲与一个陌生的“大嗓门”在说话,好像还把人家请进了屋。我起床走出房间,一位皮肤黝黑额头堆满了皱纹的老头,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端着我的杯子喝水,“大嗓门”见我盯着他看,赶忙站起身,憨厚地笑了笑和我打了个招呼。母亲走过来说:“全儿,我看厨房的米快吃完了,刚好这位大叔在楼下卖米,我就让他把剩下的两袋大米全送来了!”
    我付完米钱,“大嗓门”走了。我埋怨着母亲:“妈,城里和乡下不一样,不要随便让陌生人进屋,你看他鞋子也不换,还喝我的水杯,万一有病怎么办?再说了,谁知道他是真卖米的,还是假扮乡下种田的骗子?”
    母亲听了,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声应道:“我以后注意就是了,可那位大叔肯定不是骗子,你看他那一双厚厚的手掌,上面全是茧子,还有那晒黑的脸,那可都是长期劳动留下的记号,咱不能这么说人家。”
    一个星期之后,妻出差回来了。母亲却说要回乡下收玉米,任凭我和妻怎么挽留,母亲执意要走。晚上睡觉前,妻问我:“是不是这两天我做的饭菜不可口,惹妈不高兴了?”我摇摇头,把前几天买米的事情和妻讲了一遍,估计是自己说的话伤到了母亲。
    吃早饭时,妻惊讶地说:“妈,没想到你做的菜这么好吃,听阿全说,您还有一双巧手,会做各式各样的棉鞋,我这儿有几双鞋底一直上不好,您教我上完这几双棉拖鞋然后再走,成吗?”我偷眼看去,母亲的眼神里现出一丝骄傲。妻又关切地拉过母亲的手,问起母亲手上的疤痕。母亲微笑着说:“这条是切猪草时切的,这几条是割稻谷时割的,这些,是晚上点煤油灯做棉鞋戳的,这些呢,是挑水库时,编竹筐划破的……”
    听到这儿,我感到万分羞愧。小时候,我就看到母亲手上的疤痕,却从未关心过她,也不知道这些疤痕的来历。母亲向妻坦然介绍着自己手上那些难看的疤痕,不在儿媳妇面前有丝毫避讳,眼神中充满着慈爱和满足。我突然明白,母亲手上的那一道道疤痕,就是一本劳动教科书,记录着母亲凭劳动得来的光荣印记。母亲分明教育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和奉献精神。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