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最早产生"大结局"这个概念,当年《射雕英雄传》大结局首播时,万人空巷,人人想看华山论剑,人人想知道郭靖的狗屎运到底能不能走到最后,助他成为“天下第一”。到后来的《北京人在纽约》大结局首播时,所有人从感情到理智上,都希望王启明别弄到众叛亲离那么落魄的程度,前妻,女儿,女友,所有他爱的女人都离他而去,男人苦苦奋斗那么多年为了什么.
近几年,各大电视台分分钟抢播“首播剧”,“独播剧”,巴不得告诉全世界自己购置某电视剧花费的银子和周折,让所有的观众知道自己有多么需要他,多么热爱他,多么想讨好他,多么在意他,多么不能失去他。
“大结局”这个概念也更堂而皇之地以字幕形式出现在电视剧播出时屏幕右下角,占着这一方若干平方厘米的屏幕空间,它的潜台词就是"飙高收视率",现如今电视剧出品商也个个都够狠,剧情片也罢,搞笑片也罢,言情剧也罢,所谓的都市题材也罢,结尾之前只见火星频闪,线头无数,看见了无数端倪,理出了无数头绪,得出了无数结论,就是不知道最后的剧情往哪发展,成败在此一举,就等今天晚上这一下了.于是,看客们今天拒绝一切约会,拒绝一切加班,拒绝外出,晚饭赶紧吃,碗赶紧洗,赶紧坐到沙发上,把自己变成一袋土豆,“两眼直钩儿”盯着电视屏幕,看人物的最终走势。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在大结局播出终了的好几天以后,和人很认真地讨论剧情,谁谁不该怎么样,谁谁居然后来把谁杀了,谁谁后来走了,其实这样也好……所以,现在我一看见屏幕右下角的“大结局”字样就会想,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这帮调查机构们又要忙活了。
生活里好像难见“大结局”,更没有人告诉你……安静点,集中精神,大结局上演了。因为什么是结局呢?生命的终结?好像不是,那些个知名人士百年之后还有后人为祖先的名誉利益什么的你争我夺的,撕破脸打破头也要有个说法,前人的名姓一次次被提及,倒不问人家泉下有知愿不愿意这么抛头露面。倒是常有游戏般的体验,在某人玩兴正酣的时候忽然来一下子“GAMA OVER”,“咔”地一下结束某人的人生。
你以为结束了,作好了一切准备,也摆出谢幕的架势,谁料想,谢幕姿势摆过后,灯光重新亮起来,原来真正的高潮在后面。你一点点酝酿,一点点燃起情节的火,全身心的力量调动,准备厚积薄发地捧出高潮,灯光忽然暗下,没等你绽放璀璨流光,珠纱美华,大幕忽然落下,原来一切早已结束。

第四版
< 上一版
大结局
新闻作者:文 / 侯 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