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和朋友的孩子交谈中得知:在暑假课余作业中,学校还布置一份特殊的“孝心作业”。“孝心作业”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每天对父母有一句温馨的问候、每天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每天整理一个整洁的小天地,每周做一次当家小主人等。更值得欣喜的是,孩子们都很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
我为布置“孝心作业”的做法叫好!
培养孝心是教育孩子应有的一课,仅仅靠灌输教条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在生活中亲身体验,耳濡目染。布置“孝心作业”,就是要教会孩子怎样孝敬父母,学会做些家务,从小养成孝顺的美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今后做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礼教着重提倡的一种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准。能否以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往往决定着孩子对人生、对社会、对工作的态度。可以说,孝心不仅是孩子应当具有的品德,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但孝心不是生来就有的,必须从小教育培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学习、体会。除了家庭的耳濡目染外,还需要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利用假期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体验生活,锻炼能力,从“作业”中培养自己的孝心,把孝心作为教育孩子的必修之课,对培养孩子的人生观,无疑有着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认为“孝心”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孩子在家有孝心,在外才会把爱心给予别人。孝心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从“小爱”到“大爱”,逐步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娇惯、舒适的环境中,往往学习很优秀,但性格上并不完善,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不懂得孝敬父母。通过完成“孝心作业”,也将改变以往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说教轻养成的教育理念,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由学校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家庭提供德育“基地”,强调孩子的主体参与和内在体验,让孩子在体验中产生德育认知,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启蒙与成长阶段,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把孝敬父母当作人生的美德,当作自己的责任,才能成长为一个爱家庭、爱社会、爱祖国,品德高尚的人。

第四版
< 上一版
为“孝心”作业叫好
新闻作者:文 / 邵 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