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期 第108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6-0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喜看今日竹林关
新闻作者:周亚娟
    走进竹林关,是因为要寻访一位住在州河北村的老船工。可是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却禁不住激动的心跳,因为我急于想知道,2010年特大水灾之后的竹林关,是否恢复了她秀丽,娇美的容颜,饱经涂炭的生灵,是否已经愈合了累累伤痕?
    车子驶下高速路竹林关出口,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那壮观的丹江大桥,清澈的河水,人影不绝的漂流码头和连绵起伏的座座青山。镇上的道路不算宽敞但很干净,楼房不够高大却很整齐。河堤显然是重新修筑的,看上去坚固结实,河堤东段的漂流码头,来往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不顾天空飘着的零星小雨,兴致勃勃地下河登舟,迫不及待地体验那“云驻云飞随尔便,潮起潮落奈我何”的无穷乐趣。河堤的西边,一片挺拔茂密的竹林铺展开来,在竹林中央,有一个大理石铺筑的休闲娱乐广场。镇中心“井”字状的几条街道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很繁华,镇中学和中心小学都新建了教学大楼,校内体育设施齐备,环境优美。酒店、客运站、邮政局、移动公司门庭若市,烟酒茶叶副食水产店更是一应俱全,你若上前搭讪一声,那男的女的老板都会笑吟吟轻声细气地招呼你。12点的时候,我们走进一家面食店,四十多岁的老板娘边打招呼边沏上壶清茶,随后就热情地询问我们想要吃点什么,十多分钟后,饭做好端了上来,不说味道,光看那个红的辣椒,绿的青菜,黄的豆芽,就让人增加食欲,尝一口那拉条面和油泼扯面,果然筋道爽口,味道独特。     
    饭后同行者忽然提出想去登镇子东边桃花谷里的桃花寨,因为天气凉快,这个提议得到一致同意,虽然我们两个女同胞又是裙子又是高跟鞋,但仍然禁不住桃花谷和桃花寨的诱惑,欣然前往。
    桃花谷是竹林关镇东边一条南北走向约两公里长的山谷,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直通谷底。山谷两边是满目苍翠的坡面水保绿化工程,谷里的景观园里种植着大片的桃树和竹子,紫槐洋槐垂柳弯柳大多栽植在水泥路两旁,间隔种植着红叶李、龙柏、黄杨、马兰花、三叶草、刺梅花、红花草,睡莲在水面上悠闲地漂浮,红鲤鱼在池塘里自由地嬉戏,经济林里的核桃树、柿子树、枣树、木瓜树、苹果树、梨树,杏树都挂着青青的果子,在绿叶轻风中若隐若现……
    山谷西边一排整齐的白墙灰瓦的二层徽式小楼,是新建成的农家乐――竹林关人家。山谷东边的民居、门楼、屋脊、院墙上都有雕龙画凤的痕迹。一条五六米宽四五米深的渠道顺着水泥路直通谷外,水渠边山脚下住着一些人家,有人家的地方都有桥梁连通水泥路,这些桥梁构造不同,但都有着坚固美观的特点,也颇具小桥流水的情调。在这果树遍布绿意盎然,花草云集诗情画意的桃花谷里,随处可见供村民休闲娱乐歇息的石墩石桌和运动器械。有一些村民在山坡上劳作,或锄草或浇水,不亦乐乎。同行者不由得连连赞叹:“这个桃花谷,不但是我省第一个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更是一处绝美的休闲、游玩之地。”
    桃花寨是桃花谷深处一座海拔1500米左右的大山,远眺云雾缥缈直插云霄,保存完好的几百亩松树林给人原始森林的感觉。青石台阶白玉栏杆隐现于青松之间,仿佛通往瑶池的仙境曲径,每上一些台阶就会有一处或方或长,可供歇息或观景的换台,而每上到一处换台,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景象,我们就是在这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召唤下忘却疲劳,一步一步登到了陡峭的山顶。山顶有一座灵官庙,庙中灵霄殿前有一石碑,读完碑文才知道这里因为桃花神女,在东汉时就香火旺盛。桃花寨古名桃花山,后又改为老母山,清末民初时更名为桃花寨。默默地伫立在这静寂的古庙之外,在心中一遍遍地祈求神灵保佑这一方百姓,让他们从此远离灾难和困苦。庙宇周围有几棵核桃树和枣树,枣树长的特别高大,从山下的高速公路上都能看见它的样子。站在山顶,竹林关镇和它所辖的沟沟岔岔,七里八乡,尽收眼底,而镇子南边青山绿水之中的沪陕高速,如一条巨龙,时而盘旋交叉时而直躯长舞。
    下桃花寨的山路非常难走,每一步都必须踩得实实在在,可是想着要去看2010年水毁最为严重的大柴沟,想着这里遭灾的惨景和乡亲们灾后重建的困难和劳作,登一趟山又算得了什么。
    如今的大柴沟,民房大部分修缮一新,乡亲们安居乐业。一年多的时间,有关部门在这里实施了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先后修建了排洪渠、拦挡坝、拦渣挡墙、进沟便道。2公里长的排洪渠行洪断面的平均宽度由原来的不足3米增加到5.5米,防洪标准提高为50年一遇,同时修复了200亩水毁耕地。在一片圈围起来的石头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七・二三记忆。“7.23”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立此碑旨在提醒广大干部群众牢记过去,警示后人地质灾害猛于虎。
    竹林关,生长竹子的地方,必然生长一种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喜看今日竹林关,更待明朝艳阳天。”祝福竹林关,祝福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竹林关人民!
(作者系丹凤公路段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