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期 第108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6-1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路畅景美花香浓
----------十天线汉中西段践行“五化”管理侧记      
新闻作者:文 / 高 轩
    近年来,陕西交通人在持续加快的同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大力推行“五化”管理理念,坚持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化示范样板工程。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刊登这些项目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飨读者。 
                                                                              ―― 编者
 
    6月的陕南,树木葱茏、山清水秀。驱车行驶在十天线汉中至略阳高速公路上,路边精美的边沟盖板、整洁的路肩包边、靓丽的“一门一景”隧道洞门、自然和谐生态防护一路感染着司乘。一条由花草、乔灌木等组成的五彩丝带不断延伸,一路飘香。这条堪称“工艺品”、“艺术品”的公路产品,源自于汉中西管理处一班人对项目推行“五化”管理的深刻理解。
    十天线汉中西项目始终坚持以打造交通运输部山区高速公路示范工程、争创国优精品工程为建设目标定位,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不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行“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现代工程管理“五化”要求,建造“震不坏、冲不毁”的生命线工程。
 
以人本化为核心  丰富服务内涵 注重和谐发展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将满足人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人的创造性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理念。在设计阶段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考虑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注重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风光秀美的环保之路;工程施工阶段根据现场实际多次组织设计及咨询专家进行设计排查和优化。附属工程建设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为用路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行路条件;严格按照《陕西省公路建设文明工地标准》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抓好文明工地建设和驻地建设,坚持将工程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实施常态化管理;强化设计优化核查和方案管理,先后5次对25个合同段的36个项目提出386条意见进行了设计优化工作,严控施工质量,确保一次成优,不留隐患;在工程建设中融入低碳环保和人文景观元素,强调高速公路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隧道开挖提倡“零进洞”环保理念,在弃渣表面覆土、恢复植被;房建工程建筑风格凸显白墙灰瓦、坡屋面、檐饰、格窗等的汉中民居特色,选用节能、无污染的新型材料,安装太阳能供水系统,安装了中水处理系统;公共服务区道路均采用无障碍设计,有坡道、盲道、残疾人专用扶手及盲文指文,体现人性化建设要求;机电工程在长大纵坡、急弯等路段设置太阳能爆闪装置以增加警示效果,保证行车安全;对于特殊位置的外场机电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对隧道口箱式变电站外观采用生动的动、植物图案,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以专业化为目标  实施人才战略 发挥管理优势
     管理处注重加强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大干部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各类培训18次,请专家辅导9次,组织学习其他项目8次,内部召开规模较大的质量现场会15次,标段之间学习交流35次。通过借鉴先进单位的成熟管理经验、好的方法措施,致力于建设精品工程项目;积极总结推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小型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及安装、梁板预制精细化、桥面系精细化施工等好的施工方法和经验在全线推广;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高边坡设计及施工方案、隧道的进出洞方式、特殊路基处理等设计、施工重点、问难点题,邀请专家现场咨询为工程建设“号脉把关”;积极与长安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开展了《秦巴山区陡坡地段桥梁桩基关键技术研究》、《高温多雨地区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同时也为全省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全新管理理念。
 
以标准化为目标  完善质保体系 规范工艺流程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下发各分项工程的指导性文件及标准化施工指南。不断完善各级质保体系,规范工艺流程和工序衔接,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积极推广示范工程质量控制标准,使标准化施工深入人心。
    先后对路基“三背”回填、小型构件预制、钢筋加工、箱梁预制养生、桥面铺装、隧道进洞开挖等制定了相关工法和施工标准;对全线路基边沟盖板加强配筋并采取工厂化集中生产;引进钢筋笼滚焊机,全面提升了桥梁桩基施工质量;全线预制梁板全部采用自动喷淋技术;桥面铺装采用钢筋网片定位及添加聚酯纤维工艺,全面提升了桥面铺装质量;坚持隧道“零开挖”进洞理念,做到“一门一景”,造型新颖;路面标准化施工中对汇水较集中段落铺设OGFC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在特长桥梁段、长大纵坡路基段中面层中添加聚酯纤维,将隧道洞内路面中SBS或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调整为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等。同时,对料场建设、质量监控、铺料运输、摊铺、压实等作业进行统一标准;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排水系统,对土路肩实施包边硬化,确保路床长效稳定;绿化工程在互通立交区就近利用施工弃方,随坡就势进行培土,选择与周边环境相近的苗木品种,使绿化后的效果和周围未损坏的森林植被完全吻合。
 
以精细化为抓手  坚持锐意创新 实现细中求精
    管理处从设计核查、方案优化、技术交底到方案实施,在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现场施工的每道工序、工艺管控上都力求做到科学规范、精益求精。同时在全线树立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典型,加大宣传力度,使建设精品工程理念深入人心,也使项目建设迈入了快中求好,好中求细,细中求精的良性发展轨道。一是推广使用钢筋笼滚焊机,有效提高了钢筋笼弱项指标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开展防撞护栏试验段,解决了混凝土外观质量难以控制,气泡多、线条不顺等难题;三是小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化,在全线建设5个小型预制构件场,推行小型构件集中预制、工厂化生产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砼小构件的质量;四是管理处及时对创新的经验和工法进行总结,先后两次编制了项目《精细化管理手册》,指导实践,实现了理论创新与一线生产实践之间的无缝衔接;创新制作了钢筋工、模板工、预应力工、三背回填等20项施工操作“明白卡”,发放到一线工人,规范施工作业,提高了全员质量意识和水平。
    汉中西项目在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先后建立施工、监理法人单位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在特长隧道施工设置远程监控系统,特别是掌子面附近架设摄像头,保证人身安全,进、出洞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先后两次对全线25个路基桥隧单位、3个路面单位,以及15个监理单位、215名监理工程师组织开展了信用评价;发挥信息通讯优势,气象信息预警服务等手段,实现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的管理与工程建设服务,努力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