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期 第108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6-2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第一版 下一版 >
精品是如何铸成的
----------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推行“五化”管理纪实      
新闻作者:文 / 高 轩
    从西安三桥沿四车道老西宝高速行至兴平西吴,人们的眼前便豁然开朗――一条新扩建而成的现代化八车道高速公路突然延接,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地强烈冲击,行车的舒适与安全感更是充盈周身。
    作为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家高速(G30)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一百多公里的大关中、大西北发展致富“黄金大道”是如何铸成的呢?纵观几年的建设过程,除了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高速集团的正确领导,沿线政府和群众的大力配合,以及建设者们的顽强拼搏外,还有赖于一种高效的管理理念――“五化”贯穿其中。
 
更新管理理念 提升建设标准
    2009年,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伊始,建设者们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高速集团提出的“提升档次,一次成优;提升品位,一次到位”的建设目标要求,结合工程建设实际,进行了开拓性延伸,创造性地提出“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打造示范工程;以严格质量控制为核心,打造精品工程;以景观规划设计为依托,打造人文工程;以群众安全出行为目标,打造幸福工程;以美化生态环境为主线,打造靓丽工程”5项工程亮点。然而,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项目定位、反映工程亮点,就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0年8月,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五化”――“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理念,以此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2011年初,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冯西宁厅长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将贯彻“五化”管理提上日程。省高速集团也在当年的工作会上也对推行“五化”管理提出要求。
    自此,西宝改扩建项目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钥匙。管理处紧紧围绕“理念塑造品质、视觉展示风采、行为规范全员”的总体要求,着力于“五化”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
 
推行人本化理念 促进和谐建设
    西宝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量巨大。对此,省交通主管部门定下的原则是“先保交通,后保施工”,这是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
    管理处一手抓保畅,一手抓施工,因地制宜,周密谋划,将施工组织科学地划分为几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做到保畅、施工两不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理念,深入田间地头和工矿企业,调研解决征迁中的各种问题,有力保证了征迁工作的稳步推进。以人性化设计、高标准施工为原则,完善群众出行条件。在公路两侧人口密集的村庄设置声屏障,为群众硬化完善灌溉水渠,增加机井,利用工程弃方为群众造田百亩,在刚性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群众的利益,营造了路地和谐共建的氛围。进一步优化服务区、房建工程专项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努力创建人文工程。
 
提升专业化水平 拔高建设形象
    地处湿陷性黄土区域的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涵盖了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及大中修养护工程的所有施工技术,堪称高速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的博物馆,更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试验田。
为此,项目管理处不断加强项目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推行现代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大对施工、监理单位的检查和考核,切实提升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实施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重点突出绿化工程设计,使用彩色路缘石、排水盖板,充分实践“资源节约”、“人路和谐”的建设新理念,建设靓丽工程。
 
严格标准化施工 打造精品工程
    质量无小事,细节最关键。建设者们不敢懈怠,早就将质量“零容忍”理念铭刻心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就是不二法门。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工程质量“零容忍”理念,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质量工作要点》和高速集团《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加大施工工艺控制。全力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建设了一批“规范化管理、车间化生产、精细化操作、文明化施工”的预制梁场,确保工程出精品,并努力将阿房宫立交桥和阿房宫高架桥等控制性单项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争创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同时带动西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上档次,争创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加大信息化内涵 提升管理实效
    在西宝改扩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大胆开辟“试验田”,加大信息化内涵,提升管理实效。
    全面实现质量、安全、招投标、进度、合同、信用管理等功能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施工管理。加大与相关科研单位的沟通协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开展《环氧沥青在混凝土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关中地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等课题研究,力图用信息化手段和科技创新使项目管理再上水平、使工程质量再上台阶、使工程形象再上档次。在建的阿房宫互通立交是西北最大立交,用地范围内垃圾成山。省交通运输厅冯西宁厅长亲自挂帅,开展“建筑垃圾在公路中的再生应用研究”,一举两得,科学地将建筑垃圾就地利用,净化环境,节约资源,这在陕西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史上都是首例。同时,回收利用了90%的原路面铣刨料。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1500万元!创新建设的中水处理系统,成为国家级示范工程,让废水不废,浇地、洗车,循环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落实精细化实质 确保日常管理
    建设者们精管严控,以标准化为方法,精细化为措施,控制工序,细化标准,粗活做细,细活做精;重视预制构件生产、墩柱浇筑、桥梁架设、路基强夯和填筑、台背回填、沥青路面铺筑等主体工程精细化施工。严把材料关、组织关、工序关、考核关,不但制定了质量管理68条细则,落实更是掷地有声,让每一处设计,每一层填料,每一个通道,每一座桥梁,都展现出这项工程的品质和特点,昭示着百年大计的精髓,体现着以质取胜的初衷。尤其是在路面、绿化、美化施工的关键时期,建设者更是精工细作,保证工程局部和细节均满足技术要求,以此带动整体工程上档次,争创“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