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121公里的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沪陕线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是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快速通道,也是穿越秦岭的第一条6车道高速公路。项目实践中,西商管理处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五化”要求,在群山秀水间奏响打造现代精品工程的动人旋律。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是西商项目落实“五化”的基础。西商管理处从开工伊始即对环境保护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尽可能的减少大填大挖,减少对原生态植被的破坏;研究了土石方调配方案,有效利用700万方弃土弃渣,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所有隧道洞口开挖坚持“早进晚出、自然环保”理念,采用“零开挖”技术,尽早施作洞门,填土绿化,洞门采用直切式和削竹式,使隧道洞门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在施工后期,督促施工单位妥善处置废渣废料,避免二次污染。充分开展惠民利民实践,利用弃渣弃土为群众造地742亩,修建便民桥、涵洞56处,与当地政府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为拆迁户新建安置点62处,其中商州区板桥镇安置点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尽心尽力 安全为先
西商高速公路建设者坚持把安全作为最基本要求。在设计阶段,结合已运营高速公路经验,以保障行车安全为根本,对玉山至道沟峪段路线长大纵坡拟定了4个方案进行同等深度比选,最终方案17.596公里路线平均纵坡为2.667%,有效降低纵坡。同时,施工中在长大纵坡路段科学增加避险车道、降温池、可变情报板等人性化设施,保障运营后行车安全。在特长隧道施工现场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在施工人员安全帽中内置数字芯片,随时掌握施工人员在隧道的具体方位,全面了解隧道施工安全状况,保证安全施工。
精工细作 铸就精品
面对再一次跨越秦岭的艰巨任务,西商管理处全力打造专业素养高、作战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和施工队伍,为深入贯彻“五化”要求,打造一流现代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引入计量支付管理系统、质量评定系统等技术手段,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利用银行终端严密监控建设资金的使用和流转,保障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资金真正用于工程建设,路面工程在改性沥青加工设备、沥青拌和设备全部安装“黑匣子”,进行远程监控。
质量管理中,西商建设者秉承“精心求精致、精细铸精品”的施工理念,遵循“优质工程=科学的设计+优质的材料+精细的施工+严格的监管+科技创新”的质量公式,全面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印发了《路基桥隧工程精细化施工控制要点》、《精细化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标准》、《精细化施工管理汇编》(图册)等质量管理文件,形成了完善的专业化、精细化质保体系。深入开展创亮点、搞示范工程观摩活动,积极探索新施工技术和工艺,提升实体工程内在和外在质量,共举办各类现场观摩会60余次,树立精细化管理样板工程。大力推行混凝土强度回弹交验制、路基基底处理交验制、路面工程层间交验制、路面材料专家评审准入制,路面碎石、改性沥青驻场监理制、隐蔽工程第3方检测制等专业管理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之中。
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推行工地工厂化、工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作业流水化施工管理,打造统一、规范、有序的施工标准体系,实现对建设过程、安全、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工地建设切实按照“四统一、三集中”要求,充分发挥集约化施工的优势。桥梁工程桥梁预制场预埋管道,实行春夏季喷淋、秋冬季蒸汽养生;墩柱采用墩顶放置水桶和薄膜组合养生;桥面混凝土和大梁预制采用海绵加土工布覆盖保水养生,有效解决了大面积砼养生问题,费用低、效果好。隧道初期支护采用移动式喷射混凝土车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隧道纵向排水管做成半圆形混凝土基座,采用通水试验对排水管进行验收,保证排水顺畅;对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质量进行第3方地质雷达检测,排除隧道运营安全隐患。路面工程沥青路面上面层碎石采用二次水洗制,路面碎石实行盲样专家评审制度,大幅提升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实行技术咨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3方联合设计和联合评审制度;结构层层间粘结处理采用“五道工序法”(清洗、拉毛、吸尘、吹干、洒油)和“粘层油双层洒布法”,确保各沥青结构层间粘结效果;对SMA路面施工关键工序、工艺提出26条强制性规定,确保铺筑优质SMA路面。
景观高速 人文荟萃
西商高速公路按两个自然地貌单元将绿化景观分为关中平原段、秦岭山区段,按照“早动手、勤养护、全覆盖、无裸露”的标准,将绿化景观工程与土建工程同步实施,要求“建设一处、绿化一处,施工一片、恢复一片”。同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然地貌特征的树木、草种,体现了“乔、灌、草结合,选择适生树种,适当搭配花卉”的原则,实现了高速公路与沿线自然生态的和谐。
经过深入考察,西商管理处将西商高速公路路域文化建设主题定位为“秦风雅颂,山水秦岭”,通过加强路域文化建设,设置华胥图腾柱、蓝田猿人雕塑群、王维雕塑、商山四皓雕塑、仓颉造字雕塑5个节点,将沿线华夏文化遗存与现代高速公路文明比较立体的相结合,诠释此路段特有的历史人文、山水特质。同时为展现路域奇、秀、险、峻、美的自然风貌,在西商高速公路重点历史人文点和重点工程设置了白鹿原、秦岭隧道进口、出口、小黄川隧道出口、黄沙岭隧道出口等奇石景观点缀节点。
通过落实“五化”管理,西商人战胜了千沟万壑、崇山峻岭的险阻,攻克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隧道涌水、地形狭窄的难题,并在交通运输部质量安全督察中,取得路基桥隧工程一次性抽检合格率95.3%,路面工程抽检合格率100%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