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期 第108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6-26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强化质量监督职能 提升工程建设品质
----------陕西省交通厅质监站推行高速公路施工“五化”管理侧记      
新闻作者:0
    近年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厅质监站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督职能,以推行“五化”管理为统领,以落实建设各方责任为手段,以治理和消除质量通病、安全隐患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整体品质,涌现出了十天、西铜、西商、铜黄高速等一大批管理精细、施工标准的示范样板工程。
 
提高五化管理认识水平
    2010年8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交通运输部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要以“五化”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工程管理,不断转变公路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五化”即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五化”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更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通过落实公路建设“五化”要求,有利于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设计、施工标准化体系,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最终实现从业人员一流、管理水平一流、设计理念一流、材料制备一流、作业环境一流、建设成果一流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品质。
    其实,早在2004年,针对当时高速公路建设中勘察设计、建设管理、质量通病等薄弱环节,陕西省就组织编写了《陕西省公路建设工程质量要点》,并多次修订,其后又相继出台了《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工艺》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在高速公路建设上推行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总结推广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多数还停留在部分项目、部分工艺这些“点”的层面上,即使一些单位编制了指南、手册,但落实的力度、深度还远不够,有些还停留在口头上、口号上,还没有固化为涵盖全省所有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的长效机制。
    交通运输部“五化”管理的提出,与陕西交通近几年精细化、标准化方面的探索不谋而合,更为持续推进指引了方向。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化”推广行动,在陕西交通建设大舞台上拉开了帷幕。交通运输部厦门会议后,我省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成立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五化”管理领导小组,制定《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五化”管理实施方案》,于2011年9月召开全省推进“五化”管理活动现场会,着力打造“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强化五化管理落实措施
    在推进公路建设“五化”管理、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中,作为肩负全省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职能的厅质量监站,就是坚持用“五化”管理的新要求、新理念,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科技的手段,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落实“五化”管理。首先,建立技术新规范,让“五化”实施有章可循。牵头组织编写了《陕西省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培训教材》、《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操作手册》、《陕西省交通建设安全教材》和等10余部办法和标准教材。从管理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和工地标准化三方面对标准化进行了图文并茂的阐述和规范;从不同层面对高速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各道工序进行了细分,提出了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引导参建人员掌握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价值和作用,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其次,建立宣传培训新机制,让“五化”要求深入人心。督促各参建单位宣传“五化”管理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把“五化”理念融入到每个建设管理者的意识之中。根据不同施工阶段适时开展了对施工技术、管理、一线操作人员等的施工标准化专题培训学习,督促建设、监理单位通过举办夜校、现场交流观摩等培训形式宣传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建设单位组织编写路面工程、连续刚构桥梁、三车道隧道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专用的施工作业指导意见。三是更新管理新手段,让“五化”管理落到实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准确质量信息,使公路建设的实施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对管理目标进行更好的评估、预测和控制,使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及相关单位更加重视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为全面提高建设质量整体工作水平,真正做到管理行为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成果标准化。在项目建设期间,厅质监站紧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参建单位履约检查,在项目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各参建单位的主要人员、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要求制订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均衡安排生产,确保各项工程在其施工最佳季节和最佳时段完成。二是进一步规范了“首件工程认可制”、材料“准入”、隧道施工“零开挖”等标准要求。即所有重要的单项工程、重要工序和关键施工环节必须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推行桥梁模板、桥梁支座、模具、衬砌台车、伸缩缝、沥青、路面碎石等重要材料专家评审准入制度,按照不破坏隧道进出口原有地表形态,确保结构安全,实现隧道洞口“零开挖”的原则。三是进一步强化文明工地建设,实行“四统一”、“三集中”工厂化管理,达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地场貌规范化、文明施工常态化。四是全面推行大标段、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数控化施工,做到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杜绝小作坊施工、减少人工操作,消除标准差异、管理差异和操作差异,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把以往检查合格率较低的一些项目,如钢筋间距、保护层、预应力管道位置、小型预制构件几何尺寸、浆砌片石排水沟断面尺寸等十多项确定为弱项指标,规定必须集中加固、工厂化生产,在工艺上严格控制,提高弱项指标整体单点合格率。六是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行业新风建设活动、改性沥青专项治理活动、高边坡(滑坡)专项治理活动、隧道排水系统专项治理活动等“四整治一活动”,严格工艺过程控制和监管,确保质量病害得到消除。定期开展“施工质量回头望”活动,对高速公路项目路基高边坡稳定、路面早期病害、桥隧结构安全、防洪抗灾能力和具体的施工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打造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为确保“五化”管理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厅质监站着力建立覆盖全部工作、全部岗位、全部过程的责任制网络,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人员。按照《标准化施工考核办法》、《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办法》的要求,厅质监站把“五化”活动纳入日常检查和考核评比中,每季度对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和考核,将考核评比结果与建设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施工、监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挂钩,并将考核事项纳入合同,依照合同进行考核和奖惩,促进建设各方粗活细做、细活精做、精益求精。
 
构建五化管理长效机制
    如今,走进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我们看到的是统一规范的项目驻地、干净整洁的施工场站、严谨有序的施工现场,即便是临时设施也做到了功能齐全、布局标准,以往对工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印象,在这里被彻底颠覆。
    西铜高速小型构件预制厂的一位工人在接受陕西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现在就像城市里的工人一样,住在标准化的宿舍里,在工厂里工作,使用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废品率下降了,收入提高了……”
    这一切变化都要归功于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的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随着“五化”管理、施工标准化的深入实施,通过实测实量数据表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单点合格率和22个关键指标合格率较推行“五化”管理以前明显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大幅提升,过去建设管理中标准执行不统一、质量管理不均衡、人工操作差异大、质量通病未根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路基三背沉陷、沥青路面早期损毁、桥梁支座及伸缩缝安装、预应力管道定位不准、隧道渗漏水等一批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遏制,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基本消除;文明工地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并且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年”、“创建平安工地”等活动,我省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形成了西铜、西商、榆绥等5个“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示范工程和17个示范工地,有力地提升了全省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交通建设是百年大计,为民生所系。未来五年,将是全省人民在新一届省委的带领下,全面实现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五年。厅质监站将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秉承“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行业宗旨,以构建“五化”管理长效机制为主线,以信用评价为抓手,强化“四个意识”,突出“五个监督”,不断创新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大力践行“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质监文化理念,为推动我省公路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我省交通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