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期 第108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6-26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端午诗话
新闻作者:文 / 郝娟子
    采艾草,吃香棕,赛龙舟……空气中糯米的甜香味提醒着人们,端午节到了,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以忠廉而著称,还因为他是一代著名的诗人,以“楚辞”这种汪洋纵横的文体,开创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自此之后,关于端午节,就有了大量诗歌的记载,时至今日,甚至有人将端午节称之为“诗人节”,也是对于故去诗人的一种追思和怀念。
    端午食粽之风盛行,“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唐・郑谷),“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元稹)。一幅幅诗句拼接出的画面,将这种流传千年的传统给我们惟妙惟肖地示在眼前。南方盛行端午赛龙舟,唐代诗人卢肇就有《竞渡诗》云:“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唐代的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也写得气势恢弘,扣人心弦,将一幅赛龙舟的宏阔画面完整展现在我们眼前:“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两龙望标目如瞬……”采艾草、喝雄黄酒也是古以有来的形式,唐代诗人殷尧藩有诗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少年时的情怀已经消逝,时光无情,火红的石榴花开在端阳,仿佛都是和头上银丝做着比较。诗中沧桑之感让人心情沉郁,仿佛一声叹息穿越千年直抵我们耳畔。而陆游的这首《乙卯重五诗》在慨叹时光之外却又多了一份释然和洒脱:“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虽有热闹的龙舟赛,家人团聚吃粽的温馨,也因了屈原添了丝忧愁的意味。所以历代文人骚客也会在这个节日咏古叹今,抒发愁绪。如今,端午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也把端午节纳入法定节日之中,在人们家人团聚,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品味历史文化的意蕴,不忘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让时光带领我们去品味那一缕中华古诗词的遗风。(作者系咸阳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