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榆绥项目通过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公路建设“五化”管理,逐步完善和确立了以人本化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平台、以标准化施工为抓手、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开启了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的新局面。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榆绥高速公路所经区域沟壑纵横、滑坡发育,面临沙漠路基、软弱地基、采空区、黄土隧道等复杂不良地质,地区冬季漫长、春秋季多风沙,夏季多雨水,年有效工期不足7个月,施工难度极大。在设计初期,榆绥管理处将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作为主要着眼点,充分综合当地水文、气候特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质、环保等方面综合选线,在填挖平衡、土石方调配、路基边坡、路面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少占耕地、少拆迁、避免高填深挖、尽量避绕水源、增加生态防护、防止水土流失为原则,主动预防对环境的破坏,提高道路抗灾能力,保持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建设阶段,榆绥管理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安全生产作为人本理念的重要一环,时刻保证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路基、桥梁、隧道以及附属工程施工中,制订了各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形成一套排查、整改、治理的长效机制,并坚持将安全教育及宣传作为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来抓,努力做到“防胜于治”。
与此同时,管理处从宣传教育和制度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彻底剔除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制定了相应的防范和保护措施,尽量减小和控制对施工区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采取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取弃土场集中设置,并与当地小流域治理形成一体,并采取及时压实、实时绿化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
在保障农民工工资、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管理处成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制定了《榆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在每期计量支付报表中扣除当期支付金额的2%,作为施工单位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保证金,把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纳入阶段目标考核与奖罚挂钩。
精细管理 铸就精品
作为高速公路的建设者,榆绥管理处在认真学习贯彻公路建设“五化“管理精髓的同时,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学习、教育、培训和考核为载体,不断提升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着力提升执行力,并加大了对监理单位履约检查,严格执行监理考核上岗制度,深入推进监理行风建设活动,采取了分阶段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及岗前考试等形式,提升从业监理的专业服务水平,为项目建设精细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榆绥管理处组织编制了《榆绥高速公路制度汇编》、《榆绥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管理手册》、《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等标准化管理规范。并结合项目特点,对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对项目建设各阶段管理工作计划、项目投资计划、材料使用计划进行详细研究,保证各阶段工作有机结合、有效链接,实现各阶段工作目标。充分协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有效合作,避免不利于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整体目标的行为。制订各项工作计划的纠偏措施,对各项目标实行动态管理,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措施,对本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明确应急预案,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榆绥管理处通过召开冬季质量要点宣贯会、每月工地例会、编制下发作业指导书和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细则等,对各单位人员组织学习和培训,通过落实“材料准入制”,派驻监理到原材料厂,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原材料质量;不断加强“质量巡查制”、“第三方检测制”等质量控制措施,做到事前控制、主动控制,使全线施工质量稳步提高。
在具体工作中,榆绥管理处将狠抓现场细节控制作为提升项目建设品质的重要手段。多次组织对施工一线人员进行“精细化施工实施细则”现场宣贯活动,使施工人员能够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工作方法及步骤,同时管理处采取定期不定期巡查、严格考核、重奖重罚、责任追究、专项整治等手段,使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从被动的接受逐步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特别对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不断强化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现场的质量巡查、抽检力度,落实“三级夜查”制度,建立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质量检查档案制度。特别是在沥青拌和站安装黑匣子数据监控设备,三背回填采取反开挖填筑半刚性材料,小型构件集中预制,箱梁钢筋定模加工,进一步提升了榆绥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项目建设品质。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五化”活动,榆绥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文明工地形象大为改观。厅质监站对榆绥高速工程实体进行抽检结果显示,单点合格率95.4%,关键指标合格率98.6%,弱项指标实测总体合格率91.3%。作为全省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的标志路段,如今,榆绥人信心满满,正向着通车目标阔步迈进。